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43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89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联合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9例肛瘘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分别行经静脉和经瘘管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外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水平距离,瘘管的走行、与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Parks分类),内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垂直距离,分支瘘管的数目、走行,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 结果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Parks分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92.41% vs 7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22)。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92.79%、85.71%,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76.58%、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2、4.718,P=0.001、0.030)。 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可充分发挥超声造影技术的优势,对肛瘘的Parks分类、内口及分支瘘管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常规二维超声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酒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少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状态,30天后拍摄舌象,分析比较舌质色泽的深浅及舌下脉络的长短迂曲程度,并对4组大鼠采血测血流变、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糖尿病3组血瘀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少量饮酒组舌下脉络血瘀比例显著低于大量饮酒组及糖尿病对照组(P<0.01)。②糖尿病3组血流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少量饮酒组的全血高切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量饮酒组(P<0.01);大量饮酒组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少量饮酒组(P<0.05)。结论:少量饮酒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瘀状态。  相似文献   
103.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比较放射治疗联合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同步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55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2组,同步放化疗组(26例):放疗第1天起即同时开始化疗。序贯放化疗组(29例):入组后先予化疗2个疗程,再单独予放疗。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同步放化疗组为76.9%(20/26),序贯放化疗组为51.7%(15/29),P=0.0456。1、2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为69.2%(18/26)、42.3%(11/26),序贯放化疗组为51.7%(15/29)、17.2%(5/29)。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与放射性食管炎较序贯放化疗组严重,P〈0.05;但经治疗后,患者大多能耐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放射治疗联合NVB加DDP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大但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龚燕波  方崇波 《海峡药学》2008,20(11):46-48
目的 测定复方刺梨合剂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在392nm波长下样品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结果 线性范围5.06~50.60μg·mL-1,回归方程A=5.84×10-4+0.01321C,r=0.9996,平均回收率99.59%,RSD=1.49%.结论 所建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复方刺梨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烹调油烟对暴露人群免疫损伤作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池  马藻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42-2844
[目的]定量评价烹调油烟(COF)对人体的免疫毒性,为进一步探索其致肿瘤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94~2005年间公开发表的6篇有关烹调油烟对人体免疫功能损伤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再分析,统计处理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暴露组与对照组外周血IgG总标化差d=-1.35,校正95%可信区间(CI)为(-3.81~1.10);IgM d^-=-0.51,校正95%CI为(-1.23~0.21);IgAd^-=-0.24,校正95%CI为(-0.69~0.22);T淋巴细胞转化率(PBLT)d=-2.53,校正95%CI为(-4.08~-0.42)。[结论]暴露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长期接触COF将会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造成明显抑制;暴露组外周血中IgG、IgM、IgA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原因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源自贝(甲)壳类海产品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体外抗菌药物活性,发现、分析耐药性强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药敏评价判断参照2005年版NCCLS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结果8种103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抗生素,达91.9%,哌拉西林次之,为77.9%,土霉素和磺胺类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56.9%;检出具有产AmpC酶能力的致病性气单胞菌127株,占12.3%,多重耐药性菌株45株,占4.4%。各类致病性气单胞菌对被检测的15种抗菌药物在耐药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嗜水、温和及豚鼠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试验证实8种致病性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并有产AmpC酶和多重耐药性菌株存在,说明该类细菌具有多渠道获得耐药性的能力,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分析其耐药性高的原因可能与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有关,可选择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8.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打造和谐医院势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医患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院,就应该从立足医院内涵建设,培养一流的医护队伍、完善透明的收费体系、营造优雅的医疗环境,加强医患双向沟通争取社会舆论支持,重建互信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62例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研究其与SLE的疾病活动、临床表现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SLE DAI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1);(3)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发患者中明显高于复发者(P<0.01),合并浆膜炎、白细胞降低及栓塞的患者分别显著高于无浆膜炎、白细胞正常及无栓塞的患者(均P<0.01);(4)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阴性者(分别为P<0.01,P<0.05);(5)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沉呈正相关(r=0.428,P<0.001),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275,P<0.05).结论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SLE疾病活动性和临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0.
早期蔺草尘肺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蔺草尘肺的HRCT表现。方法:对经高kVp胸片筛选后的47例蔺草作业工人作胸部HRCT扫描并分析CT表现,其中包括25例已被确诊尘肺和22例未能确诊尘肺者。结果:44例显示弥漫性分布的类圆形“P”小结节阴影,包括高kVp胸片尚难以确诊蔺草尘肺的22例,3例上肺野出现大阴影及间质性纤维化。结论:早期的蔺草尘肺结节在肺小叶内呈随机分布,并非仅在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壁和小叶间隔未见增厚,HRCT对显示弥漫性尘肺结节灶及肺间质性改变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