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6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研究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在两会期间对“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进行舆情监测,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层卫生服务发展”“互联网+医疗”等4大维度着手,运用R语言及Python等方法进行文本挖掘和数据分析,分别从媒介形态和关注维度两方面,动态分析公众认知状况,最后对整体舆情状况进行了情感评分,动态评价近年来公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情感感知情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成效反馈和发展走向提供舆情参考。  相似文献   
72.
吗啡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不同个体间对吗啡镇痛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长期使用吗啡会导致镇痛效果降低而产生耐受,耐受的易感性在个体间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给吗啡在临床的优化应用带来很多困扰。遗传因素通过控制蛋白质编码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方面影响个体对吗啡镇痛的反应。P-糖蛋白编码基因ABCB1的多样性影响吗啡的转运和分布,编码UDP-葡糖醛酸转移酶的基因UGT2B7的多样性则控制吗啡代谢转化。吗啡的主要作用靶点μ阿片受体的编码基因OPRM1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COMT的多样性引起的下游信号通路反应性差异影响吗啡镇痛药效学。未来对吗啡镇痛个体差异的遗传学研究需要使用遗传多样性更复杂的个体,采用更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从更广的范围筛选关键基因。阐明遗传多样性与个体间对吗啡镇痛反应差异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吗啡镇痛的遗传药理学调控机制,为临床吗啡镇痛使用实现个人化、精确化甚至联合基因治疗改善吗啡镇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Vaccine》2017,35(33):4060-4063
Background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uptake in China is low.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role of community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in increasing vaccination among high risk groups in China.MethodsWe analyzed data from four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studies on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 China targeting guardians of young children, pregnant women, adults aged ≥60 years, and HCWs from 2012 to 2014.ResultsThirty-one percent of pregnant women and 78% adults aged ≥60 years reported willingness to follow HCWs’ recommendations for influenza vaccination. Guardians were more likely to vaccinate their children if they received HCWs’ recommendations (35% vs. 17%, p < 0.001). Community HCW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ommend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than hospital HCWs (58% vs. 28%, p < 0.001).ConclusionStudy results suggest the value of incorporating community HCWs’ recommendation for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to existing primary public health programs to increase vaccination coverage among high risk groups in China.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调查中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从业人员相关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选取全国省级CDC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全部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该人群免疫接种状况,并利用SAS软件及趋势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免疫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调查77人,其中完成脊髓灰质炎基础免疫60人,17人(22%)基础免疫情况不详。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工作后明确接种疫苗者为66人(86%),接种信息记录不完整者为11人(14%)。影响免疫接种因素包括年龄(χ2=2.48,P<0.05)、职称(χ2=2.51,P<0.05)、工作时间(确切概率法计算:P<0.000 1)、学历(χ2=0.74,P=0.46)、性别(χ2=0.46,P=0.50)。结论 目前我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情况较好,其中完成≥3剂次者占41%,且接种信息记录完整,应加强新入职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5.
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居民高盐饮食相关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并分析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下相关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对中国居民24 h尿钠的估计值,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采用人群归因分值计算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应用相同的方法预测在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下,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居民归因于高盐饮食的死亡约143万人,占全部死亡的15.6%,其中男性94万(17.4%),女性49万(13.0%),造成中国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达2.17岁(男性2.49岁,女性1.71岁)。高盐饮食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分别约120万人、5万人和18万人,占该疾病死亡的31.5%、30.8%和64.8%。如果实现到2020年食盐摄入量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的慢性病防治规划目标,以及2025年下降30%的WHO自愿性目标,将分别避免死亡约22万人、34万人和73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将分别减少0.30岁、0.45岁和0.95岁。结论 高盐饮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综合减盐干预,将带来很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76.
2013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和去死因预期寿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系统分析2013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预期寿命及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揭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居民健康水平及公平性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综合利用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死亡登记数据,采用指数模型、漏报调整及简略寿命表等方法,系统估算我国居民2013年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及疾病影响程度。结果 2013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为75.8岁,较2010年的74.8岁提高约1岁。其中城市约为77.4岁,农村约为75.1岁,城乡差距约为2.3岁;东部地区约为77.2岁,中部地区约为75.8岁,西部地区约为73.5岁,东西地区差距约为3.6岁。2013年造成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损失的前10位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管和支气管癌,道路伤害,肝癌,胃癌,高血压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食道癌,共造成寿命损失7.97岁。结论 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已处于较高水平,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应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疾病管理、医疗救治及危险因素干预政策,使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对比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患者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月妇科收治的TCRP术后EP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血清血红蛋白(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EMT)、月经量评分变化、EP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MT、月经量和息肉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预防TCRP术后复发较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8.
79.
铅中毒是一种铅暴露引起的直接损害神经系统并累及多种器官的疾病。由于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铅中毒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本研究就铅中毒及其对神经、造血、骨骼、生殖系统及肾脏损伤做综述,并描述应用于驱铅药物研究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以及阐述常用驱铅药物的利弊,重点介绍了通过阻断肝肠循环治疗铅中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介绍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的实践效果及成果。方法项目选定6个省20所试点医疗机构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1 520所推广医疗机构,围绕国内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探索,对当前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后制定新的可行性方案并实践。结果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修订稿)(试点单位试行稿)》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清单(试点单位试行稿)》,提升了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能力,建立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培训体系,取得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BAT/BEP)示范成效,加强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的协同与推广能力。结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成绩,其成果可作为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