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Twist和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机理、相互作用以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21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6.7%(42/6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4.2%(3/21),前者高于后者(P0.01);E-c 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6%(13/6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1.0%(17/21),前者低于后者(P0.01)。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和M分期均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15,P=0.039)。结论 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Twist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课程教学新模式。方法目标人群为北京协和医学院6个年级457名学生,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学生对现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的主观感受,并记录其在自学展示中的表现情况。通过比较自学时各小组所选主题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对FBL教学方式的可推广性进行客观分析。收集学生对于与现行课程框架的建议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另外,通过测试对3种不同教学/学习方式的效果进行客观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以及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初步摸索出比较符合协和生源背景和教学条件的教学模式。结果学生匿名问卷评估得分为(2.54±0.74)~(3.43±0.56)分,FBL展示记录情况各项得分为(4.22±0.32)~(4.77±0.22)分。学生分组自学时,干预年级与非干预年级相比,所选的非微生物学主题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8~2013级学生组织FBL自学时所选非微生物学主题所占比例分别为21.43%、7.14%、38.89%、57.14%、33.33%和38.89%。结论微生物教学中,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在其他医学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同伴教育以及基于FBL的自学等在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微生物教学中,采用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自学模式,82名学生参与其中。本文对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自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主要从8个方面评估了学生组织自学后的自我展示情况,同时学生也从10个方面对该教学/自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匿名评估。结果显示,学生自我展示情况各项得分(满分为5分)为(4.30±0.33)分~(4.66±0.21)分;学生匿名评估的各项得分(满分为4分)为(3.13±0.75)分~(2.33±0.79)分。实践证明,学生在以框架为基础的自学训练中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自学模式持正面和积极的看法,此教学/自学模式比较适用于现阶段本学院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2003年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原菌204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97株,革兰阴性杆菌1350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70.8%和82.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发生率为39.2%和44.7%,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亚胺培南除外)均高于不产ESBLs株;肠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分娩过程中,产妇在第二产程应手术需要或应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而予以导尿时,常因胎头下降而使尿管不能顺利插入临床工作中,介绍一种方法。经常规导尿失败后的产妇。均能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7.
吗啡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不同个体间对吗啡镇痛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长期使用吗啡会导致镇痛效果降低而产生耐受,耐受的易感性在个体间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给吗啡在临床的优化应用带来很多困扰。遗传因素通过控制蛋白质编码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方面影响个体对吗啡镇痛的反应。P-糖蛋白编码基因ABCB1的多样性影响吗啡的转运和分布,编码UDP-葡糖醛酸转移酶的基因UGT2B7的多样性则控制吗啡代谢转化。吗啡的主要作用靶点μ阿片受体的编码基因OPRM1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COMT的多样性引起的下游信号通路反应性差异影响吗啡镇痛药效学。未来对吗啡镇痛个体差异的遗传学研究需要使用遗传多样性更复杂的个体,采用更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从更广的范围筛选关键基因。阐明遗传多样性与个体间对吗啡镇痛反应差异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吗啡镇痛的遗传药理学调控机制,为临床吗啡镇痛使用实现个人化、精确化甚至联合基因治疗改善吗啡镇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章烨欣  杨银  陈鹏  王童  廖丽 《河南中医》2020,40(6):890-89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柴胡清肝汤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柴胡清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柴胡清肝汤治疗浆细胞乳腺炎,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早产相关性的相关文献,文献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9月3日。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及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估计。结果 共纳入了8篇文献,纳入文献的研究共包含10 817人(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2 266人,对照组8 551人)。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发生早产的风险更高(RR=1.49,95%CI:1.28~1.73)。在自然受孕的妇女中,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与正常妇女相比,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1.28倍(RR=2.28,95%CI:1.51~3.45);在人工辅助生殖受孕的妇女中,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与正常妇女相比,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0.38倍(RR=1.38,95%CI:1.18~1.6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估计,漏斗图中各文献基本在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egger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0.44,P=0.676),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受孕,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比正常妇女发生早产的风险更高。这提示我们需要对妊娠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采取更多的临床护理措施,预防早产的发生,以减少早产对妇女和胎儿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有关外出务工人员的精神卫生问题的报道较少。为此,作者对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外出务工人员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