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9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06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541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433篇
特种医学   3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36篇
综合类   14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47篇
眼科学   185篇
药学   462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1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对1例HAM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AML女性好发,成人多见,常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因肿瘤成分构成比和分布不同而异;肿瘤由厚壁畸形血管、成熟脂肪和多形肌样细胞构成,并常见有单核、多核和巨核细胞呈散在巢团状集聚和灶性髓外造血灶;上皮样肌样细胞HMB45、CD117阳性及超微结构见不同成熟时期黑色素小体;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HAML主要由血管、脂肪、平滑肌3种成分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肌样细胞,肌样细胞HMB45标记及电镜检查不同发育时期黑色素小体是诊断HAML的关键.HAML多为良性,首选手术,但有恶性HAML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4例涉及椎体及其后部结构的全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介绍了全椎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采用后路附件切除,上下椎体Steffee钢板内固定,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初步效果满意。本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5.
下肢严重损伤截肢与保留的计量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取200例下肢严重损伤(截肢者与保留者各100例),应用评分方法,根据年龄、休克、伤口污染,皮肤、肌肉肌腱、骨关节、血管及神经损伤程度进行多因素两类判别分析,对伤肢进行计量诊断.结果显示:截肢组平均22.74分(17~28分),保留组15.77分(13~21分);判别方程Z=0.14X1+1.48X2+1.43X3+1.63X4+5.84X5+5.09X6+4.34X7+2.19X8,Z*=67.52.方差分析所建方程有高度显著意义(P<0.005).各因素对方程的贡献率以肌肉严重损伤对肢体威胁最大,其次为血管损伤,再次为骨关节损伤.原资料回代验证准确率为98%.由此认为,该方程对临床下肢严重损伤的伤情判断及决定伤肢保留与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模型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动脉瘤模型行腔内微弹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用以判断疗效。方法 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动脉瘤模型22个,其中侧壁型12个,分叉部4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及经微导管动脉瘤内测压,然后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腔,栓塞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查,比较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建模型均获成功。实验证实,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所建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方法;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能减低、改变或消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终止动脉瘤行为,防止动脉瘤扩大和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139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开始通过再次入院、邮寄调查表或电话随访.其中再次入院完成及收回调查表共64例,电话随访62例,获随访126例(90.6%)。结果126例中26例术后行MRA检查,20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10例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11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术后复发率不高,临床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neuronavigation in the transpetroal approach, and to provide anatomic data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nerves in the facial nerve canal (FNC) during surgeries. METHODS: Simulated surgery through the transpetroal approach was performed on 16 sides of 8 adult cadaver heads with the assistance by neuronavigation. The anatomy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related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distances from the utmost external edge of the mastoid to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FNC were measured. RESULTS: Neuronavigation was successful with all the FNC, with the mean error of less than 0.9 mm. The FNC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the labyrinthine, the tympanic and the mastoid segments, stretching 3.6+/-1.2 mm, 11.2+/-2.5 mm and 16.1+/-3.6 mm respectively and with diameters of 1.2+/-0.3 mm, 1.4+/-0.1 mm and 1.7+/-0.2 mm,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Neuronavigation may help protect the FNC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FNC can be significant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facial nerves.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报告1例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的X线、CT、MRI和DSA等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大约占所有骨肿瘤的0.2%。X线平片检查见整个颅骨内蜂窝状改变,CT、MRI显示颅骨溶骨性病变或糜烂并向颅内外发展,DSA造影病变无染色,病理显示大小不等的异常血管,骨结构异常以及出血征象。外科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多发性颅骨血管瘤为颅骨内破坏性病变,涉及整个颅骨的多发性颅骨血管瘤,外科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介绍Cervifix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6例由新鲜创伤和25例由陈旧性创伤、先天畸形、类风湿引起的枕颈失稳病例,采用Cervifix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3l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和断裂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l例在术中发现有椎动脉损伤,术后无相关症状出现。所有病例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脊髓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Cervifix系统固定可靠,器械安装方便,手术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仍是目前枕颈融合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