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Bmi-1、C-myc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C-myc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 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Bmi-1、C-myc阳性率分别为83.3%和55%,78.9%和72.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Bmi-1和C-myc均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血管浸润、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C-myc呈正相关(r=0.029,P=0.006)。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Bmi-1和C-myc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Bmi-1和C-myc对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和maspin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典型子宫内膜增生、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阳性率分别为10%、37.5%和52.5%,12.5%、42.5%和43.8%。Twist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与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maspin没有显著相关(r=0.322,P=0.056)。结论: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和maspin蛋白表达不同,表明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影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骨愈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庆弘  余锋平 《中国骨伤》2012,25(12):1040-1044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影响骨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手术治疗的1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4例,女86例;年龄21~83岁,平均65岁;按照Garden分型:Ⅰ型25例,Ⅱ型51例,Ⅲ型58例,Ⅳ型56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5h~10d,平均3.5d。将患者性别、年龄、创伤类型、骨折类型、有无骨质疏松、是否急诊手术、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否切开复位与术后骨折不愈合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有23例出现骨不愈合,不愈合率为12.1%,总愈合率为8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创伤类型、骨折复位质量、骨质疏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急诊与择期手术、是否切开复位对影响骨不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好,年龄、骨折类型、创伤类型、骨折复位质量、骨质疏松是影响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母婴同室(Direct rooming-in,DRI)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158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DRI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两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15% (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6% (61/80);一般率为2.56% (2/78),不满意率为1.28% (1/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12/80),8.75% (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中的完全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掌握率以及未掌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RI护理模式不仅可明显改善病患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还可明显改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损伤情况及部分相关指标,以指导临床辅助治疗。方法使用皮肤屏障功能测试仪器对32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2例健康者(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进行测定,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HIF-1α、VEGF、IL-6和MMP-9,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皮脂含量为(90.18±46.35)μg/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为(11.42±9.4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EWL含量为(28.66±17.53)g/(h.m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IF-1α、VEGF、IL-6、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明显,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是治疗银屑病的重要部分,HIF-1α、VEGF、IL-6和MMP-9等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九子益精口服液联合手术治疗部队士官精索静脉曲张并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8例精索静脉曲张并少弱精子症按时间分为2组,从2010年6月-2011年8月就诊者中选择204例作为对照组,从2011年9月-2012年10月就诊者中选择20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组采用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口服九子益精口服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精液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精液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精液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精子数、精子密度、a级精子活动力、b级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比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九子益精口服液有助于改善精索静脉曲张并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当归饮子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寻常型银屑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加用当归饮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等相关皮肤屏障功能指标,且对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等皮肤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5.9%,1年复发率为9.8%,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为19.6%,1年复发率为31.4%,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饮子在改善和修复寻常型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方面效果显著,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近代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人中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学,在近代西医学的冲击下,近百年来逐步退缩,而西医却出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医正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有句话说得好:“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所以说中医虽然形势严峻,但前途仍是光明的。中医当如何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呢?有几点看法,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96~2010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远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982+989-982,989
目的分析1996-2010年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结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0年原崇左县卫生防疫站和江州区的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崇左市江州区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0.60/10万下降至2006~2010年的0.00,流动人口血检6 030人次,共检出20例阳性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81%。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107 924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结论疟疾防治措施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巩固疟防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崇左市边境地区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状况及居民知识水平,为中越边境地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3个中越边境县(市)2~7岁儿童444人,分析麻疹(MV)IgG抗体、白喉(DP)IgG 抗体、脊髓灰质炎(PV)总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水平。结果 中越边境地区儿童的乙肝抗原及乙肝、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53.6%、97.1%、95.7%、9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 分别为 1∶67.47、1∶1 385.08、1∶0.13、1∶39.74。不同年龄组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892,P<0.001);不同地区组间乙肝抗体、白喉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HBsAb = 12.084,χ2DPIgG = 7.452,P<0.05);常住儿童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均大于流动儿童(χ2PVIgG = 7.551,χ2MVIgG = 12.771,χ2DPIgG = 14.564,P<0.05)。本地儿童乙肝、麻疹、白喉、乙脑接种率均大于外地儿童(P<0.05);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正确率均大于80%,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是预防接种门诊。结论 崇左市边境地区2~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抗体水平和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儿童监护人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水平达标。流动儿童和边远地区儿童为免疫规划管理薄弱人群,应结合抗体水平监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