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127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540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791篇
内科学   678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4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67篇
综合类   155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395篇
  2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4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法测定 32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和氧化酶反应的变化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基础和PMA刺激的胞吐作用均明显下降 (P <0 .0 1) ;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和PMA刺激的反应性氧属 (ROS)产生明显增加 ;重症肺炎患者肺部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ROS增加 ,PMA刺激后相似 ;肺炎的严重性与血液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明显受损 ,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2.
MRI测量颈胸角在选择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畸形。男 4 7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年龄范围 19~ 6 5岁。同时抽取 95套颈胸段MRI片。作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线和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盘前缘中点的连线 ,测量两线之夹角 ,称为颈胸角 (cervicothoracicangle ,CTA)。结果 :CTA平均为 4 7 6 4°(范围 2 5°~ 73°)。大于此平均角度且病灶在胸骨切迹水平线以上时可考虑低位下颈椎入路 ,5 0例 ;CTA较小 ,且病灶范围广 ,或尚累及T3 、T4,可以考虑经胸骨柄入路 ,13例 ;病灶范围广泛 ,经全胸骨入路 3例 ;Ⅰ期或Ⅱ期前后联合入路 5例 ;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入路 5例。结论 :颈胸段脊柱手术应尽量选择低位下颈椎入路等创伤较小的入路 ,其次考虑经胸骨柄入路。长节段脊柱受累的患者才考虑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或经全胸骨等创伤较大的入路。术前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和颈胸手术角等MRI影像学表现 ,从而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3.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属于中医痛证范畴。痰是产生癌痛的重要中医病机,消痰法是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4.
翼腭窝的CT三维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翼腭窝解剖结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检查仪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mm或0.5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0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鼻腔内侧壁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并与标本测量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6个通路结构,VR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鼻腔内侧壁结构,并均可以获得准确测量。结论:CT容积采集结合合理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翼腭窝解剖及其相关通连结构。  相似文献   
25.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11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17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78例,年龄为25~74岁,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ascopic appendectomy,LA)46例;LC 肝囊肿去顶减压术15例;LC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6例;LC 肝、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LC 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联合断流术7例;LC 腹腔镜胃肠间质瘤切除术6例;LC 腹股沟疝修补术3例;LC 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LC 粘连松解术6例;LC 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LC 卵巢囊肿剥除术10例;LC 肾脏错构瘤切除术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腹1例,胆漏1例,无感染、出血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平均为5.7 d。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各自疾病的手术治疗原则及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病变的腹腔镜联合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灵活方便和多病联治的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MRCP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证实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MRCP诊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95.3%(41/43),阳性预测值97.6(41/42),假阴性率为4.54%(2/44),假阳性率为2.27%(1/44)。总诊断准确率为95.2%(60/63)。MRCP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8%(61/63)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ERCP和PTHC检查3.2%(2/63)。直接胆道造影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2.2%(14/63)的患者中。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的膜性肾病的诊疗体会。方法 为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施行HLA全相合的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甲氨喋呤和他克莫司(FK506)预防GVHD。术后第19d发生急性GVHD,经甲泼尼龙治疗逆转。分别于术后182d、235d停用FK506和泼尼松,5d后患者出现cGVHD表现,肝功能异常,并伴肾病综合征的相关表现,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Ⅱ期,遂给予FK506和泼尼松治疗,同时辅以利尿、降脂等措施。结果发生膜性肾病时,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75个/μl,上皮细胞359.5个/pl,病理性管型+,管型计数为167个/μl,24h尿蛋白定量为4.28g;肾组织活检,无肾小球硬化,肾小球体积稍大,部分血管袢受压,开放欠佳,肾小球基底膜轻微增厚,外观呈僵硬感,系膜基质轻、中度增殖;间质区部分肾小管扩张,肿胀、变性,未见明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基底膜上皮侧嗜复红物沉积;免疫荧光检查,IgG+++,C3+++,IgA++,沿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节段性分布,系膜区呈团块状分布;IgM、Clq、CA均阴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沉积物,并有基膜增厚,毛细血管系膜基质轻度增生。经泼尼松和FK506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转阴。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应考虑GVHD相关膜性肾病的可能,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和FK506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nm23和P53及S100A4)在晚期胃癌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m23、P53和S100A4在74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脏、胰腺、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P53和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癌组织相比,淋巴结中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远处转移组织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3者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癌组织中nm23^+/P53^+、P53^+/S100A4^+和nm23^+/S100A4^+的基因表型比例分别为48例(64.9%)、50例(67.6%)和39例(52.7%),其中P53^+/S100A4^+、nm23^+/S100A4^+和nm23^+/P53^+/S100A4^+均与胃癌的高转移潜能相关。结论nm23和S100A4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nm23、P53和S100A4的表达可用于评定胃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30.
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 :本文对 14例颈椎特发性后凸畸形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椎间隙植骨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 ,颈椎后凸畸形由手术前平均 -15 6°矫正为手术后平均 -6 4° ,矫正效果明显 ;手术后患者的短期随访表明颈椎矫正度数在随访中没有丢失。结论 :前路手术 ,延长颈椎前柱能够矫正颈椎的后凸畸形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