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  分析一起因带状疱疹引起某社会福利院水痘疫情暴发的调查处置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此类集体机构水痘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查阅福利院健康监测表、考勤记录、传染病监测系统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与个案调查。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20年3月28日至4月28日该福利院共发生带状疱疹病例1例、水痘病例17例,水痘罹患率为27.87%(17/61),收养人员罹患率55.56%(15/27)高于工作人员罹患率5.88%(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P<0.001)。 收养人员中14岁及以下儿童罹患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 收养人员水痘疫苗接种率11.11%,2剂次全程免疫接种率仅3.70%,无免疫史人群罹患率58.33%(14/24)高于有免疫史人群罹患率33.3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 收养人员身体状况复杂,病程持续11~41 d,患病持续时间较长。 对首发病例及9例水痘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标本,经RT-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本次福利院水痘疫情暴发传染源为罹患带状疱疹的护理员。 福利院收养人员身体状况复杂且采取集体生活方式,易发生传染病传播流行。 提高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加强机构内传染病防控,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入职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防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62.
63.
64.
目的分析玉树地震后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及引起急性高原反应的危险因素,为日后高原地区开展大规模医疗应急救援时有效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参加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25支救援队伍中随机选取来自不同海拔地区的4支队伍,共67名队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67名被调查者中有54名(81%)作出应答,其中93%为男性,中位年龄36岁(24~55岁),有34人(63%)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海拔<100 m者高原反应评分高于居住在海拔>1000 m者(分别为10分和5.2分,P=0.005);未到过高海拔地区者的高原反应评分高于曾到过高海拔地区者(分别为10分和6.4分,P=0.039);事先在海拔>2000 m地区停留不同天数者的高原反应评分不同(停留≥3天者为5.7分,停留≤1天者为9.4分,P=0.011);随身行李重量不同者的高原反应评分不同(≥25 kg者为9.8分,≤25 kg者为5.5分,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居住地海拔低和进入高原前的适应时间短是高原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y=2.89–0.187×原居住地高度(每100 m)–2.43×进入玉树前在海拔超过2000 m地区的停留时间(d)]。结论既往经历和到达高原地区前的准备情况是影响急性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入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65.
2009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2009年北京市急性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AHC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北京市2009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2009年共报告AHC病例422例,发病率为2.49/10万.地区分布广泛,但流动人口聚集的近郊...  相似文献   
66.
实验室检测是HI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血液筛查的常规方法,是艾滋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HIV分为HIV-1和HIV-2,HIV-1广泛分布全球各地,是造成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HIV-2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流行较为局限。我国从1998年陆续有HIV-2感染的报道,多为散发病例,绝大部分都是HIV-1/HIV-2混合感染。目前我国针对HIV-2检测的关注较少,国产可区分HIV-2的检测试剂也没有注册上市。目前HIV-2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通过快速检测等方法进行初筛检测,免疫印迹试验(WB)和条带免疫试验(LIA)进行确认,依据HIV抗体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感染HIV-2。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核酸检测实验室诊断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 探讨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研究开放数据,利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IH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IH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IHD的YLD率、YLL率、DALY率分别为74.2/10万、2 057.2/10万、2 131.0/10万。YLD率为女性高于男性,YLL率和DALY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与IHD有关的24种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导致DALYs、PAF、DALY率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1 642.9万人年、54.6%、1 163.1/10万)、高LDL-C(1 394.1万人年、46.3%、987.0/10万)、钠摄入过多(1 090.0万人年、36.2%、771.1/10万)、吸烟(864.7万人年、28.7%、612.2/10万)、坚果摄入不足(745.2万人年、24.8%、527.6/10万)。IHD DALY率由1990年1 116.4/10万增至2017年2 131.0/10万,增长率为90.9%。与1990年相比,2017年15~49岁和≥70岁人群IHD的YLD率增加,且≥70岁人群YLD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4%)高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0.2%)。但YLL率和DALY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6%、0.6%)低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1.3%、1.2%)。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摄入过多(929.7%)、高糖饮料摄入过多(822.7%)、高BMI(327.3%)的DALYs增幅较大;PAF值增幅最大的为高糖饮料摄入过多(400.0%)。2007-2017年,有8种IHD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上升,7种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下降。结论 IHD所致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70岁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IHD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主要为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对女性主要为失能所致负担。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吸烟和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控IHD的优先措施。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and aimsIn the absence of a gold standard or scientific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 (HF)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summarize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nutritional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used f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HF patients.Methods and resultsRelevant studies were retrieved from major databases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Data, and 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MB)) and searched from the earliest available date until July 2021. If three or more studies used the same tool, meta-analysis using RevMan 5.3 was performed.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registered at PROSPERO (number CRD42021275575). A total of 36 articles involving 25,141 HF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31 studie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a-analysis of these studies indicated,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evaluated by using 5 nutritional screening tools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 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 (CONUT), Nutritional Risk Index (NRI), and Short Form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SF)) or 2 nutritional assessment tools (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and 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predicted all-cause mortality in HF patients. Of all tools analyzed, MNA had the maximum HR for mortality [HR = 2.62, 95%CI 1.11–6.20, P = 0.03] and MNA-SF [HR = 1.94, 95%CI 1.40–2.70, P<0.001] was the best nutritional screening tools.ConclusionPoor nutritional status predicted all-cause mortality in HF patients. MNA may be the bes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tool, and MNA-SF is most recommended for HF patient nutritional screen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NA,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needs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ini-Nutrition Assessment Special for Heart Failure (MNA-HF) and 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GLIM) in HF patients needs to b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