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1 毫秒
31.
ObjectivesChina has the world's largest aging population, of which 46% have multimorbidity and 38% have functional impairment. Older adults with multimorbidity often suffer functional impairment as well;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how current health care services have been used in this popul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hronic disease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DesignA cross-sectional design. Multivariate 2-part model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probability and frequenc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Setting and ParticipantsData were from 5166 adults aged 65 or older from the 2015 wave of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The sample included 22% without any chronic condition, 27% with 1 chronic condition, 44% with multimorbidity, and 7% with multimorbidity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Measures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cluded outpatient visits, inpatient visits, and unmet hospitalization needs.ResultsAs the number of chronic condition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s increased, older adults tend to access health care more. Older adults with both multimorbidity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tend to use health care services most, but still reported the highest level of unmet hospitalization needs among all groups.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Chinese older adults with multimorbidity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may have experienced multiple barriers in accessing health care. Social programs should be created to make health care more accessible among older adults. The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could be oriented to home-based medical care, which have been found effective in delivering high-quality care and reducing health care costs.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经调查来京湖北籍长居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6人(病例2至病例7)。出现三代疑似病例1例。二代病例中有3例在暴露14 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 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3.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罹患率、粗病死率等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疫情的综合研判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报告的病例数据,结合重大干预措施及事件时点,采用累计罹患率、新增病例环比增长率、新增病例定基增长率、观察-确诊转换率、累计粗病死率、每日重症率、死亡重症比等指标对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1月10日至2月3日大量病例开始出现的暴发期,2月4-19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增加的高峰期,2月20日至3月3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相持的平台期,3月4-18日病例减少和治愈增多的消退期。湖北省疫情累计罹患率从1月19日的0.03/万增加至3月18日的11.46/万,武汉市从1月10日的0.04/万发展至3月18日的45.13/万,湖北省其他地区从1月20日0.002/万发展至3月18日的3.70/万;新增病例增速在疫情期间有不同波动,湖北省全境增速在2月12日达到最高值;湖北省累计粗病死率从1月19日的1.01%增加到1月26日的5.13%后下降至2月13日的2.54%,之后缓慢增加到3月18日的4.62%,武汉市累计粗病死率趋势和湖北省一致,但略高;湖北省每日重症率从1月27日26.88%升高至3月18日34.27%,死亡重症比从1月23日7.37%下降至3月18日0.35%。结论 湖北省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周期为60 d,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或隔离期(14 d)和湖北省确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d)之和的1.76倍,提示我国陆续出台的重大抗疫决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百岁老人中腰围、BMI、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腰围小腿围比值(WCR)与其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全样本调查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002人。使用GDS-15进行抑郁症状相关风险的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人体测量指标与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校正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类型)以及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相关变量后,总人群中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WCR与GDS-15关联的标准β值分别为-0.069、-0.032、0.009、-0.009、-0.099和0.060,其中关于上述β值的检验P值中BMI和小腿围<0.05。随小腿围增加,百岁老人的抑郁症状风险随之降低,OR=0.94(95%CI:0.90~0.98)。而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随着小腿围的减少和WCR的增加,抑郁症状的风险逐步增加,趋势P值分别为0.038和0.042。结论百岁老人中,中心肥胖(腰围、WCR)与外周肥胖(小腿围)对于抑郁症状具有不同关联,百岁女性中小腿围增加是其抑郁症状风险的保护因素,应关注小腿围较低的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5.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 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 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 本研究共纳入1 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 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 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 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 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 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 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χ2=16.45, 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 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1.65, 95%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海南女性百岁老人性激素分布特征及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共717名符合条件的女性百岁老人纳入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激素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海南女性百岁老人雌二醇和孕酮的M(Q1,Q3)为32.60(18.40,58.70)pmol/L和0.62(0.32,1.01)nmol/L。存活组与死亡组雌二醇(pmol/L)和孕酮(nmol/L)分别为26.65 vs. 37.80、0.54 vs. 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和孕酮与死亡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Q4组的风险比(HR)值为1.58(95%CI:1.17~2.15),孕酮Q3Q4组的HR值分别为1.53(95%CI:1.10~2.12)和1.63(95%CI:1.15~2.32)。亚组和交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与高血压、糖尿病和低HDL-C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孕酮与糖尿病存在交互作用(P=0.016),睾酮与低HDL-C血症存在交互作用(P=0.034)。结论 海南女性百岁老人雌激素水平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有关,且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间,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的分析样本为2 074例老年人(男性839例,女性1 235例)。在老年女性的研究对象中,血尿酸水平的增加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OR=1.004,95% CI:1.002~1.006,P<0.001);以血尿酸四分位数最低组作为参照组,随着血尿酸水平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血尿酸水平Q2(OR=1.263,95% CI:0.902~1.773,P=0.187),血尿酸水平Q3(OR=2.008,95% CI:1.412~2.872,P<0.001)和血尿酸水平Q4(OR=2.015,95% CI:1.403~2.922,P<0.001));患有高尿酸血症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非高尿酸血症者(OR=1.563,95% CI:1.082~2.253,P=0.018)。在男性中,仅血尿酸水平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 (OR=1.002,95% CI:1.000~1.004,P=0.036)。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有相关性,特别是在老年女性当中。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老年女性的血尿酸水平,维持正常的血尿酸水平可能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海南省百岁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全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百岁老人进行入户调查,采集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老年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情况。对上述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共计分析804例百岁老人,其中ADL功能正常者221例(27.5%),ADL轻度损失和失能者分别为393例(48.9%)和190例(23.6%)。主要ADL损失项目为爬楼梯(79.0%)、转移(59.1%)、平地行走50 m(44.3%)和如厕(4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百岁老年人群有饮茶习惯、视力听力良好可能是ADL的保护因素,而低文化程度、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发生ADL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海南省百岁老人ADL损失较高,文化程度、饮茶习惯、听力、视力和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ADL损失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