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246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科学   327篇
综合类   61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31篇
  6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5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可切除肺转移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合并不可切除的肺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单位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同时性肺转移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同时性肺转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均按肿瘤根治原则行完整切除(R0/R1),其中31例行肺转移灶的根治性局部治疗(局部治疗组),96例肺转移灶未行局部治疗(非局部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对非局部治疗组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除局部治疗组肺转移灶直径大于非局部治疗组外(P<0.05),两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5~134)个月,失访率3%。全组患者中位OS为41(4~118)个月,1、3年OS率分别为96.8%和59.7%,其中非局部治疗组中位OS为37(4~118)个月,1、3年OS率分别为95.8%和51.2%;局部治疗组中位OS为72(15~101)个月,1、3年OS率分别为100.0%和82.9%,局部治疗组的OS率明显优于非局部治疗组(P=0.001)。非局部治疗组中位RFS为8(1~37)个月,1、3年RFS率分别为30.8%和2.4%;局部治疗组中位RFS为10(3~67)个月,1、3年RFS率分别为38.7%和18.1%,局部治疗组的RFS优于非局部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非局部治疗组的96例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T4分期和RAS基因突变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尽管生存逊于合并0或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均P<0.05),但中位OS也达到27(4~35)个月。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同时性肺转移的患者应该积极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以及肺转移的局部治疗。对于肺转移不可局部治疗的患者,无论合并危险因素与否,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也能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的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存在1≥处全身转移,拟使用阿比特龙治疗的新发CRPC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AR-V7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对两组患者PSA下降时间、PSA无进展生存(PFS)、临床状态PFS、影像学PFS以及总生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77例患者,其中AR-V7阴性组49例,AR-V7阳性组28例。AR-V7阴性组PSA下降时间[(72.04±66.92)d与(190.11±102.44)d,P=0.000]、PSA无应答率[6.12%(3/49)与21.4%(6/28),P=0.040]明显小于AR-V7阳性组,而PSA PFS[(489.17±269.39)d与(130.56±120)d,P=0.010]、临床状态PFS[(551.91±322.05)d与(261.44±200.85)d,P=0.018]、影像学PFS[(523.7±223.28)d与(247.56±202.80)d,P=0.003]明显长于AR-V7阳性组。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分别为(1246.89±375.65)d和(1001.42±248.94)d(P=0.159),总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和89.3%(25/28)(P=0.1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C患者中,AR-V7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阿比特龙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骨折三个月后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三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 0%(P0. 05);治疗组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RAS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54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患者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6例,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年龄21〜83岁。比较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分别为247例和109例。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突变型为30个月。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病生存率均优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转移出现间隔≤12个月(HR=1.673,95%CI:1.016~2.637)、肝转移瘤最大直径>5cm(HR=1.717,95%(CI:1.102〜2.637)、RAS基因突变型(HR=1.836,95%CI:1.322〜2.55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RAS基因突变型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No.4d、5、6、12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行全胃切除的AEG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即No.4d、5、6、12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7例病人,其中48例(62.33%)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率较高的为No.3、1、7组淋巴结,分别为43.42%、22.08%、22.08%。No.4d、5、6、1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6%、3.90%、1.30%、1.37%,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的转移率为9.09%。对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仅病理T分期与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单中心回顾性数据显示,AEG病人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转移率为9.09%,pT 4期为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6.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胸外科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门诊需要加强对磨玻璃影及肺内斑块影病例的鉴别诊断。疫情期间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推迟择期手术;拟行限期手术患者,需隔离2周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开展手术;在疫区拟行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排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要时行核酸检测;拟行急诊手术患者,必要时术前应开展核酸检测,术中按三级防护处理。严格开展手术消毒隔离措施。在术后患者中,积极排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气胸或纵隔气肿以及气管插管后损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估算CYP2C9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日平均剂量(mean daily warfarin dose,MDWD)影响的定量关系,为临床个体化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和Pub Med(2013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 Man 5.1软件及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3 902例患者在内的27个合格英文研究。与CYP2C9*1/*1型相比,*1/*2型、*1/*3型、*2/*2型、*2/*3型和*3/*3型的MDWD分别下降0.20(95%CI:-0.24,-0.16)、0.31(95%CI:-0.35,-0.28)、0.40(95%CI:-0.47,-0.33)、0.52(95%CI:-0.59,-0.46)和0.81个标准单位(95%CI:-0.85,-0.76)。Begg检验未发现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本研究获得了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个体间差异相关的定量关系,该定量关系可为临床设计华法林剂量个体化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模拟高空跳伞着陆训练环境测定不同高度半蹲式跳伞着陆状态下的踝关节角速度、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为预防跳伞着陆踝部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募集18名健康志愿者,包括空军地勤人员9名、职业跳伞人员9名。两组受试者身高、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分别从30 cm和60 cm高的跳台以半蹲式跳伞着陆并腿姿势跳落到测力台上。高速摄像机记录着陆过程,测定踝关节跖屈角位移及时间、地面垂直反作用力,计算角速度,分析踝关节动态角位移、角速度、垂直作用力与不同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3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位移分别为25.73°±8.13°、20.05°±12.27°,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3 372.4±748.6) N、(5 181.5±1 726.2) 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9±0.015) s、(0.012±0.004) s,缓冲时间分别为(1.397±0.746) s、(1.737±0.451)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速度分别为(25.45±15.01) °/s、(16.51±4.18) °/s,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4 616.0±1124.7) N、(7 119.5±2 307.4) 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8±0.013) s、(0.015±0.006) s,缓冲时间分别为(0.922±0.347) s、(1.617±0.547)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不同的测试高度跳下,跳伞运动员组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大于地勤人员组,但角速度及角位移小于地勤人员组。对比地勤人员组,跳伞运动员组的受力时间短而缓冲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9.
胃是食管切除后重建的首选替代器官,但早期的全胃代食管有许多缺点。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被广大学者所接受。本文就胃代食管的解剖生理优势,全胃代食管的缺点,以及“管状胃”的改进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胃癌同时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报告1例77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提示胃部双原发肿瘤2012年10月9日就诊于北京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PubMed和GoogleScholer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年以来的相关英文文献.共获得来自12篇文献共计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的患者资料。结果该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胃体病变符合进展期低分化腺癌,而胃底病变则为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占61.O%(25/41),胃癌病灶处于早期者占65.9%(27/41),MALT淋巴瘤为低级别肿瘤者占82.9%(34/41),伴有幽门螺杆菌(却)感染者占72.5%(29/40),胃癌与胃MALT淋巴瘤不相邻或独立存在者占60.0%(24/40)。治疗方法选择全胃切除术者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7例,另有25例治疗情况不明。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临床较为罕见,其胃癌多处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多为低级别肿瘤,常伴有耶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