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12肋尖下方做长约3~6cm的小切口,对32例肾囊肿患者行小切口囊肿去顶术。结果 手术35~55min,平均46min。住院5~7d。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可行,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慢性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吴立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17-1217
肾病综合症(Nephrotlc Syndrome)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群,以浮肿、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质过低、血脂过高和尿中常有脂肪小体为特征,包括慢性肾炎肾症型,类脂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型,糖尿病型肾病综合症和一些原因不明的肾病综合症等。肾病综合症患通常以肾功能损伤为主,因此可引起某些血清微量元素的潴留和丢失,使肾病综合症患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升高或降低,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和人体电解质紊乱等。为了了解和探讨慢性肾病综合症患某些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我们对本院住院确诊68例慢性肾病综合症病人进行了血清离子钙、磷、铜、铁、锌、镁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例,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血清cTnI与CBV-I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凤林  王玉辉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00-1900,1906
我们对近年来所诊治的143例病毒性心肌炎(VMC),61例病毒感染(VI)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CBV—Ig)进行动态测定,以探讨其对VM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本研究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血清Cu、Zn及CuZn-SOD活力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u、Zn及CuZn-SOD的活力。结果:妇科良、恶性肿瘤血清Cu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妇科恶性肿瘤血清Cu高于妇科良性肿瘤。妇科良恶性肿瘤Zn、CuZn-SOD活力均低于正常组,妇科恶性肿瘤血清Zn、CuZn-SOD活力低于妇科良性肿瘤。结论: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微量元素、自由基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5.
银杏叶片中槲皮素的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示波檄谱法测定银杏叶片中槲皮素的含量。以25%盐酸水解银杏叶片样品,用1.5mol/L NH4OAc—NH4OH(pH8.0)为示波极谱底液,以K2CrO4为滴定剂,示波极谱图上CrO4^2-切口出现指示滴定终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甲基化硒酸(MSA)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25、2.50和5.00 μmol•L-1MSA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观察MSA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48 h后,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35%、38.10%和73.54%,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MSA浓度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4%、8.71%和13.60%,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MSA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着MSA剂量增加,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MSA对DU145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的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70例ACS患者(其中AMI35例,UAP35例)、SAP患者32例和健康成人38例的血清血小板GMP-140(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及其在血小板膜上的表达(CD62P)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法测定CD62P阳性率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为(21.69±9.40)%、(8.41±3.02)%、(4.16±1.50)%和(3.12±1.29)%;ELISA法测定GMP-140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49.53±10.04)ng/ml、(24.92±7.64)ng/ml、(16.11±4.07)ng/ml和(14.96±3.82)ng/ml,ACS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高于SAP组和健康组(P均〈0.01),AMI和UAP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GMP-140显著升高,P-选择素水平有助于ACS的严重程度判定,CD62P阳性表达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及与子宫颈糜烂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4份子宫颈糜烂标本,分成尖锐湿疣(CA)组和非CA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类型。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糜烂感染HPV阳性率,CA组为67.8%,非CA组为47.7%。PCR检测宫颈糜烂Ⅰ°、Ⅱ°、Ⅲ°感染HPV阳性率,CA组Ⅰ°55.5%,Ⅱ°64.7%,Ⅲ°83.3%。非CA组I。32.8%,Ⅱ°49.6%,Ⅲ°62.3%。HPV—DNA类型以6,11,16,18,58,45,33型为主。结论本地区宫颈糜烂患者有较高的HPV感染率,并与糜烂程度呈正相关,监测和控制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对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 ,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两组大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 000 AU(1.4 g),1 次/ 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⑤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 < 0.05)。 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0.
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烟雾中HPV DNA检测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过程中所排放的烟雾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DNA)存在,这些病毒的致病性如何。[方法]收集32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烟尘标本共96份,距烧灼部位1cm处、3cm处、5cm处各32份;用PCR方法检测烟尘标本中的HPV DNA,观察其阳性率;用烟尘标本涂擦30只大白鼠的阴道、外阴粘膜,对有皮损的部位做病理切片及PCR检测。[结果]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烟尘中,有HPV DNA存在,经大白鼠感染试验证实,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用CO2激光治疗的烟尘中有 HPV DNA存在;烟尘中的HPV DNA有一定的致病性;排烟设备距烧灼部位1cm以下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