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Novel strains of influenza A viruses (IAVs) have emerged with high infectivity and/or pathogenicity in recent years, causing worldwide concern. T cells are correlated with protection in humans through cross‐reactive immunity against heterosubtypes of IAV. However, the different hierarchical roles of IAV‐derived epitopes with distinct levels of polymorphism in the cross‐reactive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IAV remain elusive. In this study, immunodominant epitope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teome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and seasonal IAVs were synthesized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ools depending on their conservation. The overall profile of the IAV‐specific CD8+ T‐cell immunity was detected by utilizing these peptide pools and also individual peptides. A dominant role of the conserved peptide‐specific T‐cell immunity was illuminated within the anti‐IAV responses, while the CD8+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the variable epitop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served peptides. As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within a Caucasian population, we determined that GL9‐specific T cells, which also utilize Vβ 17 TCR (BV19),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AV‐specific T‐cell immunity within an HLA‐A2+ Asian population. Our study objectively reveals the different predominant roles of T‐cell epitopes among IAV‐specific cross‐reactive cellular immunity. This may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with cross‐T‐cell immunogenicity against heterosubtypes of IAV.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ssesses intervention outcomes in children’s self-esteem, perceived parental care, and problem behavior and their potential connections to intervention outcomes i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family functioning reported by parents living with HIV (PLH) and family members. A total of 79 families were recruited from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intervention was delivered at the individual, family and community levels. 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administered at baseline, 3 and 6 months. A mixed-effect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reported self-esteem, parental care, and problem behavio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arental measures and their children’s outcomes, we added parental measure as a time-varying covariate to explore whether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children was influenced by the parental measures. We observed some intervention effects related t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measures accompanied by the improvement in mental health of PLH and family members. Our study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mpowering families as a whole to confront HIV related challenges and the need to develop child-adequate and age-specif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描述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2012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 对全国135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结果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为6.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中标率)为3.9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世标率)为3.8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19%,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1位。男性发病率为9.45/10万(中标率为6.31/10万),女性发病率2.88/10万(中标率1.72/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分别为7.59/10万和4.07/10万(发病中标率分别为4.60/10万和2.78/10万)。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为2.48/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都为1.40/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2位。男性的死亡率为3.71/10万,女性为1.21/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91/10万和1.81/10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53/10万和1.16/10万)。结论 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是危害中国居民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消旋酶法DL-丙氨酸的遗传毒性。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设阴性对照组(纯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和消旋酶法DL-丙氨酸3个剂量组(10 000、5 000和2 500 mg/kg),观察各组小鼠胸骨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设阴性对照组(纯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和消旋酶法DL-丙氨酸3个剂量组(10 000、5 000和2 500 mg/kg),观察各组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消旋酶法DL-丙氨酸5个剂量组(50、158、500、1 580、5 000 μg/皿和8、40、200、1 000、5 000 μg/皿),计数各组回复突变菌落数。结果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消旋酶法DL-丙氨酸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消旋酶法DL-丙氨酸动物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回复突变实验结果显示,在加或不加S9的情况下,各剂量组消旋酶法DL-丙氨酸对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菌株均无致突变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酶法DL-丙氨酸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脂肪营养不良(lipodystrophy,LD)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脂肪营养不良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北2个县区261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等基本信息,根据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化评估是否发生脂肪营养不良,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共有147(56.3%)人出现了LD.女性、年龄大的患者LD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D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均低于非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LD对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有影响.此外,躯体健康领域还受到经济状况及年龄的影响,而心理健康领域受到经济状况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结论 LD是影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LD对提高该人群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方法在12个县抽取1 185所中小学校191 181名学生,监测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学生体格发育和微量营养素状况、学生膳食摄入等。结果 90%以上学校供餐模式为"企业供餐";学生身高、体重指标略低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14.6%,贫血率9.1%;25%学生的肉、蛋、奶、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频率和每周食用量偏低。结论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存在营养健康问题,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改善计划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