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38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2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0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5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4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血凝法(IHA)、金标渗滤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其抗原和抗体,了解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3种方法不同组合的检出阳性差别。结果IHA抗体检测敏感性为76.09%,特异性为95.24%;DIGFA抗体检测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97.62%;ELISA循环抗原检测敏感性为32.61%,特异性为92.86%;任意2种方法阳性联合判定总的敏感性为65.22%,特异性为97.62%;3种方法同时阳性联合判定的敏感性为23.91%,特异性为100%。结论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循环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任意2种方法联合阳性判定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单独IHA、DIGFA相似,无实际意义;检测抗体的IHA、DIGFA和检测循环抗原的ELISA3种方法联合阳性判定的敏感性与循环抗原ELISA相似,但特异性高,似与病原学诊断有相仿的意义,可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金标免疫法(DIGFA)诊断血吸虫病的可靠性。方法采集经粪便孵化法确诊且未经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标本46份和健康人血清42份,分别用IHA和DIGFA进行检测,观察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IHA法每份血清做1∶5、1∶10、1∶20、1∶40共4个滴度。结果46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检出率分别为91.30%(42/46)、76.09%(35/46)、65.22%(30/46)、45.65%(21/46),DIGFA法检出率为69.57%(32/46);42份健康人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7.14%(3/42)、4.76%(2/42)、0%(0/42)、0%(0/42),IHA(1∶5)和IHA(1∶10)特异度分别为92.85%、95.24%,DIGFA的特异度为97.62%(41/42)。结论IHA和DIGF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敏感度)偏低;用IHA和DIGFA诊断血吸虫病可信度较差;IHA的阳性阈值滴度为1∶5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组)的预后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可提高预后,改善心功能,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54.
回顾性分析268例多囊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通过对多囊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使患者康复出院,为多囊型脑囊尾蚴病的护理提供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5.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和MaxEnt等3种生态位模型构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情况。结果构建的3种生态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分布,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为0.96±0.01),其次为DOMAIN模型(AUC为0.93±0.04),再次为BIOCLIM模型(AUC为0.88±0.0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xE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吸虫病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贡献值为1.52),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贡献值分别为1.06和1.03)。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2.7%,高风险区面积占0.4%,主要分布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大理市中部、巍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弥渡县北部等地区。结论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是可行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存在,高风险区分布较为集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13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采用PCR-PFLP结合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检测。结果 136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经PCR-PFLP分析,B基因型18例,均为Ba亚型,占13.2%;C基因型113例,占83.1%,除4例未分型外均为Ce亚型;D基因型5例,占3.7%。经型特异性引物-PCR分析,18例HBV B基因型中有4例为B/C基因型混合感染;5例经PCR-PFLP确定的D基因型病毒经型特异性引物法分析有2例扩增出E基因型条带。C、B基因型病毒感染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5±13.1)岁和(30.5±14.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病毒感染者的HBeAg阴转率减慢。结论山西省HBV基因型主要为C(Ce),有少量的B(Ba)和D基因型,且存在B/C混合基因型,且可能存在D和E基因型病毒的重组体;与B基因型比较,感染C基因型病毒更难被机体清除,疾病更易慢性化。  相似文献   
57.
已有大量的研究阐释了细胞免疫机制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通过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扮演了一个曾被低估的角色,形成宿主防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提倡在结核病免疫学中应有一种进步性的视角,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本文对最近支持B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云南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现况、人群碘营养状况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影响我省高危地区碘盐覆盖率的原因,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在碘盐覆盖率<80%的彝良县抽取3个乡实施高危地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检测8~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尿碘浓度,入户调查和采集家中盐样进行半定量检测,调查被监测乡、村实施碘盐供应、碘油投服等防治措施情况。结果 2008、2010年两次监测都未发现疑似地克病;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14μg/L、247.12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4.72μg/L、282.96μg/L;2008与2010年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由84.17%上升至99.17%,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均有明显升高,8~10岁儿童甲肿率(触诊法)由19.34%下降至6.25%。结论我省高危地区碘缺乏病监测、防治措施及时有效,今后应不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该地区居民碘营养已处于超适宜状态,应适当下调盐碘含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总结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资料,为片形吸虫病的防治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片形吸虫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 11例片形吸虫病患者均来自宾川县州城镇,有家庭聚集现象,以农民为主,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均有发热、肝区疼痛、肝大,ALT和AST轻度升高,ALP和GGT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RP和免疫球蛋白升高。10例血象高,9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骨髓培养和血培养阴性,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阴性,CT/磁共振成像均提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低密度影,肝占位性病变,AFP及癌胚抗原正常。给予三氯苯达唑驱虫治疗,同时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要重视片形吸虫病在大理州宾川县的流行,诊断时要关注流行病学史。该病预防的关键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居民食品卫生意识,加强牲畜的治疗和放牧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改善椎实螺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0~150 min。5例术前Frankel 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3例均获随访,时间6~22个月。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