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693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50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0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输卵管积水方面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输卵管积水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8例输卵管积水患者进行传统的二维经腹扫查和经阴道扫查,常规二维经阴道超声仔细扫查卵巢周围,当探及卵巢旁腊肠样或串珠样无回声,开启三维表面重建及能量多普勒重建扫描程序,进行容积扫查。结栗68例后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的病例中43例为双侧榆卵管积水,35例为单侧积水。阴道三维诊断率为94.6%(35/37),阴道二维超声诊断率为86.5%(58/67)。结论较二维超声,阴道三维超声的适当应用能更全面立体的提供输卵管积水空间结构,更清晰的显示的内部回声信息及周围脏器的比邻关系,对输卵管积水的定性帮助较大,其不仅降低了扫差难度,而且降低了诊断难度。  相似文献   
102.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31例住院治疗的该型药疹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致病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痛风药、中药等。皮损面积超过体表面积50%为18例(58.1%),黏膜受损者27例(87.1%)。经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糖皮质类固醇、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适当局部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针刺治疗痛经的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痛经大鼠胸腺、脾脏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己烯雌酚和催产素复制痛经模型,电针组同时予以电针双侧三阴交、关元穴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模型大鼠的扭体发生率为100%,胸腺和脾脏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CD3、CD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电针组的扭体发生率为80%,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CD3、CD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除直接止痛或缓解疼痛外,还与其一定程度上拮抗原发性痛经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按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标准:Ⅱb期22例,Ⅲb期7例,均无盆腔外转移。其中鳞癌25例,腺癌3例,鳞腺癌1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阴道出血停止,症状明显改善。2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20例Ⅱb期患者宫旁组织内未见癌细胞。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减少淋巴结和脉管内的亚临床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急性肠缺血的MS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MI患者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MSCTA)图像,描述AMI的肠系膜血管及其相关病变MSCT的表现特点.结果 5个病例中,1例肠系膜血管显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2例,其中1例断面图像表现为SMA起始端以远血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A起始端以远未显影;另1例断面图像SMA未见明显异常,MSCTA显示SMA近端局限性狭窄,血管壁明显增厚.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2例,其中1例SMV完全闭塞,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V和门静脉均未显影;另1例SMV内见充盈缺损影,MSCTA示SMV内见条状低密度影.5例均见小肠病变肠管壁明显增厚、肿胀,肠管积液扩张及腹水,2例见肠系膜水肿,2例并肠壁积气.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AMI的肠系膜血管及相关病变情况,是AMI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在诱导分化中表达的量效关系。方法抽取Wister大鼠骨髓于DMEM培养液中单层培养,扩增。用2,3传代细胞按一定比例种植于24孔板内,加入TGF-β1 1,5,10ng/mL,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固定,用于甲苯胺兰组织学染色及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用不同剂量的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加入诱导体系中观察细胞的聚集变化。结果传代的骨髓间质细胞在TGF-β1的作用下于第4天产生形态变化,由梭型变为圆形,甲苯胺兰染色呈阳性,TGF-β1为5ng/mL时效果显著;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主要以48~72h明显,当加入其抗体时,细胞结合逐渐松散,当剂量为200μL/孔时,不再发生细胞聚集现象。结论TGF-β1在诱导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最佳剂量为5ng/mL,同时它可促进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分泌,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可能参与TGF-β1的信号传导通路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Mab在疟疾诊断和疗效考核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疟疾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在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考核疟疾治疗效果。方法使用OptiMal—IT金标层析快速检测试剂诊断和鉴别诊断间日疟57例,恶性疟5例;用传统的厚薄血片进行病原学对比诊断。同时用OptiMal—IT金标层析法考核治疗效果。结果OptiMal—IT金标层析法与病原学诊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虫的符合率为100%,疟原虫患者治疗后3d OptiMal—IT金标层析法检测为阴性。结论OptiMal—IT金标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试剂,可以用于快速应急检测,同时疟疾患者治疗后,若患者体内无活的疟原虫,OptiMal—IT金标层析为阴性,提示疟疾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OptiMal—IT金标层析可现场应用于疟疾快速诊断和疟疾治疗效果考核。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以在线衍生-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测定复方氨基酸胶囊中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全自动衍生功能的自动进样器,按预先设置的程序进样,并利用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串联分析。结果:7种氨基酸分离较好,且检测浓度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与各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壁神经源性肿瘤CT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壁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病理特征.为鉴别诊断,同时还复习3例恶性肉瘤的CT表现.结果5例神经鞘瘤中4例良性,CT平扫密度均匀1例,3例不太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2例良性有肩胛骨或肋骨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例低度恶性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有轻度强化,邻近锁骨、肋骨受压并骨质破坏吸收,邻近肌间隙及上纵隔受侵犯.1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单发,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肋骨受压吸收.1例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多发,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匀,未行增强扫描.其他3例胸壁原发肿瘤均为肉瘤,其中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结论CT发现胸壁特别是椎旁区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多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若肿瘤边缘不光滑、形态不规则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则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血液肿瘤患者的260例次的临床资料,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TAZ,tazocin)、头孢他啶(CTZ,ceftazidime)、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IMP,imipenem)、盐酸头孢吡肟(其他名称:马斯平,Maxipime)与丁胺卡那霉素(AMK,amikacin)分别组成TA、CA、IA、MA方案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TA、CA、IA、MA方案分别治疗45、80、75、60例次,治疗中位时间为7~8 d,有效率分别为65%、48%、70%、79%,CA方案明显为低(P<0.05).治疗无效者调整治疗:改用TA、IA或MA方案加减去甲万古霉素(NVC,norvancomycin)及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3%、86%和91%.最常见副作用为胃功能紊乱,腹泻为12%,皮疹和肝转氨酶轻度升高分别为4%;2例NVC和AMK治疗者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和肾脏毒性.结论TA、IA、MA方案具有相似的疗效,可作为一线经验性治疗方案.经验治疗无效者,应改用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方案或尽早采用NVC和(或)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