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1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吸烟与肺癌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 ,细胞癌变是由于DNA损伤以及染色体畸变引起的。近年来许多实验室证明微核检测法是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测定染色体损伤的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法对 5种香烟 (A、B、C、D、E ,其中两种为进口三种为国产香烟 )烟雾的凝聚物致突变性进行了比较。 [方法 ] 5种香烟凝聚物由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采集 ,即 5种香烟接在吸烟机上 ,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燃烧抽吸 ,将香烟烟雾凝聚物采集在玻璃纤维滤膜上 ,每张滤膜上采集 5支烟的凝聚物。然后分别用索氏提取器以二氯甲烷反复提取 2 4h ,经旋转蒸发 ,二氯甲烷定容于 5 0ml比色管中 ,取部分定容液测定凝聚物有机提取物含量。在试验前取二氯甲烷定容液挥发干燥 ,备用。试验采用 2 5~ 30g的雄性昆明种小鼠。每种香烟凝聚物的有机提取物设 3个剂量 ( 4 0、80、12 0mg/kg)组 ,另设生理盐水、溶剂和环磷酰胺对照组。每组 6只小鼠。实验参照国标GB7919 87有关微核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数据进行汇总、U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 [结果 ] 5种香烟凝聚物微核与溶剂对照组相比 ,12 0mg/kg剂量均呈现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40mg/kg剂量 ,各组与溶剂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经相关分析 ,各种香烟凝聚物 ,随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30名具有周围神经症状或体征的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进行脊髓及大脑体感诱发电位研究,结果发现脊髓传导速度减慢,脊髓传导时间延长,但脊髓以上中枢传导时间未见改变,提示脊髓上行传导神经纤维受损,而脊髓以上的脑干皮层感觉传导纤维未受影响,脊髓体感神经传导束的损害与接触丙烯酰胺程度有关。听觉诱发电位各指标未见改变,提示听觉神经传导系统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53.
膳食及营养因素对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探讨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的膳食影响因素 ,为高血压的膳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对河南南阳地区的 5 961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 ,采用 SPSS9.0软件分别从食物和营养素水平上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进入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中腌制蔬菜和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新鲜水果和水产品摄入量多对高血压患病有保护作用 ;从营养素角度来看 ,总能量摄入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抗氧化维生素 (视黄醇、维生素 E及维生素 C)、维生素 B1 、钙及钾与高血压患病明显负关联。结论 : 食物和营养素中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存 ,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4.
270户居民桶装饮用水-饮水机微生物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饮水机 ,饮用桶装纯净水已为部分城镇居民用户及办公场所接受 ,对桶装饮用水的卫生微生物学质量也时有争议 ,为此作者于 1999年 6月 10日至 8月 18日在某市对使用18个厂家饮用桶装水的 2 70个居民用户及办公室饮水机的冷、温出水进行了抽样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桶装饮用水分属 18个厂家 ,每个厂家随意提供未开桶饮用水及饮用该厂家饮用水之用户 15个。其用户可以是居民户 ,也可以是办公室用户。饮水机使用时间从 1个月至 1年半不等。1.2 检测方法按 GB1732 4— 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执行。其…  相似文献   
55.
茶色素防癌作用研究——体外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文明  韩驰 《卫生研究》2002,31(4):314-315
用一组体外短期检测试验 ,检验茶色素在肿瘤的起动、促进、增殖阶段的作用 :选用基因正向突变和周期阻断法微核实验作为启动阶段指标 ,选用代谢协作和小鼠耳炎性水肿实验作为促癌阶段指标 ,选用Hela细胞存活率和软琼脂生长及小鼠S180实体瘤实验 ,检测对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茶色素在肿瘤发生的启动、促进和增殖各阶段均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饮水中的锶对学龄儿童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勇  曹生宏 《卫生研究》1999,28(5):279-280
就高锶饮水对学龄儿童的形体发育、骨龄发育、龋齿和氟斑牙患病率的影响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饮水中含锶量在10m g/ L时对学龄儿童的骨龄发育,尤其是对女童骨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学龄儿童的形体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饮水锶与儿童龋齿率的关系在调查结果中不十分明确,但锶的防龋齿作用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  相似文献   
57.
许多神经毒物进入体内后,可干扰神经递质的代谢转化,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通过研究神经毒物对递质合成、贮存、运输、释放和分解的影响,可为揭示某些神经毒物的中毒机制及探索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青海省1999年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自中国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网络建立以来 ,有报告的脊灰暴发和流行主要由脊灰Ⅰ型野病毒引起。 199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离到 1株Ⅲ型野病毒 ,但未发现Ⅱ型野病毒。此外 ,1995年、1996年在云南省发现 2例Ⅰ型〔1〕、2例Ⅲ型境外输入野毒病例〔2〕。 1994年 10月以来我国本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是 ,1999年 10月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分离到 2株脊灰Ⅰ型野病毒 ,1株来自 1位 16月龄的病例 ,另 1株来自该病例的接触者。应用基因测序法对该毒株做了VP1片段序列的测定 ,并与疫苗株SabinⅠ型参考株、国内曾经流行的脊灰Ⅰ型野病毒代表株、我国周边国家部分脊灰Ⅰ型野毒株的序列作了基因同源性比较 ,并由计算机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Test方法分析处理 ,构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树 ,初步揭示了该毒株很可能是由境外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59.
过量氟对大鼠体内、外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缪庆  徐茗  刘秉慈  尤宝荣  康宁 《卫生研究》2002,31(3):145-147
为研究过量氟对大鼠骨中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经饮水投氟复制大鼠氟中毒模型 (NaF 2 2 1mg L) ,测定氟中毒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含量 ,骨中无机质、胶原含量和胶原交联度 ;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经 0 5mmol L和 1 0mmol LNaF染毒 4 8h后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过量氟对成骨细胞I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染毒两个月后 ,氟中毒大鼠血清骨钙素含量、骨中无机质百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 5 ) ;骨中胶原含量、胶原交联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体外成骨细胞染氟后 ,I型胶原蛋白分泌明显减少。提示过量氟可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胶原蛋白减少是导致氟骨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铅中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铅作为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毒物 ,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伤 ,尤其儿童对铅中毒更为敏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在相同的环境铅暴露下个体对铅的毒性反应有明显差异 ,即易感性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毒理学方面的应用 ,已证实了一些对环境毒物易感的基因。对铅中毒易感性基因研究较多的是δ 氨基 γ 酮戊酸脱水酶 (ALAD)基因、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和血色素沉着症 (HFE)基因 ,其中已证实ALAD的基因多态性在铅的吸收和生物蓄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VDR基因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