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堪称医学研究的典范.在"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预防医学论坛上,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主席Daniel levy做了题为"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演讲,介绍了Framingham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As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进行性及全身性病变,其基本病变形式主要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内膜纤维化和粥样斑块形成,其发生发展最终将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我国以As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将预防关口提前到As病变的亚临床阶段,是心血管病早期防治的重要体现。因颈动脉位置表浅固定,颈动脉B型超声检测  相似文献   
13.
王薇 《华夏医药》2008,3(5):317-319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期望寿命明显提高,已接近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均期望寿命水平。与此同时,疾病谱也逐渐发生着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占总死亡率中的比例为30%到40%,在城乡男女人群的死亡顺位中均列为第一位,且依然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心脑血管病防治策略已成为中国卫生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Ren J  Zhao D  Liu J  Wang W  Wang M  Sun JY  Liu J  Li Y  Qi Y  Qin LP  Wu Z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0):934-938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不同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992年建立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中35~64岁基线无心血管疾病且资料完整的29 937名研究对象的基线non-HDL-C水平和12年间急性冠心病事件(AGE)、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ICVD)的发病危险进行分析.结果 (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体质指数、收缩压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CE、缺血性卒中及ICVD事件发病的相对危险均随non-H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以non-HDL-C<3.37 mmol/L(130 mg/dl)为参照组,3.37~4.13 mmol/L(130~159 mg/dl)、4.14~4.91 mmol/L(160~189 mg/dl)和≥4.92 mmol/L(190 mg/dl)组ACE、缺血性卒中及ICVD事件发病相对危险分别为:1.24(0.91~1.70)、1.78(1.25~2.53)、2.23(1. 48~3.35);1.34(1.07~1.68)、1.38(1.04~1.83)、1.38(0.97~1.94)和1.37(1.12~1.63)、1.52(1.22~1.90)、1.70(1.30~2.22).而non-HDL-C≥4.92 mmol/L(190 mg/dl)时,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明显下降.(2)对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联合分析显示:VLDL-C与ACE的发病危险相关性最强,其次为ICVD事件.出血性卒中的危险随VLDL-C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 non-HDL-C可增加ACE、缺血性卒中和ICVD事件的发病危险.VLDL-C对ICVD事件的发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对ACE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多省市门诊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胆固醇的控制情况。方法: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每家医院以研究启动时点起连续收集50例既往曾确诊冠心病的门诊患者,采用访谈形式,填写统一问卷,分析患者目前的胆固醇控制情况。以血脂资料完整的1806例门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1)在1806例门诊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占70.5%(1274例),女性占29.5%(532例),平均年龄(65±10)岁。(2)胆固醇达标率为26.2%,男性(30.5%)高于女性(15.8%,P〈0.01),男性患者年龄越大胆固醇达标率越高(趋势性检验,P〈0.01)。(3)按地理位置分为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其中华中地区患者胆固醇达标率最高(39.7%),东北地区(14.9%),各地区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不同医院级别的门诊冠心病患者胆固醇达标率存在差异,三级医院(30.0%)高于二级医院(22.6%,P〈0.01)。结论:门诊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达标率仅为26.2%,且在性别、年龄、医院级别和地区间存在差异,这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BMI水平及10年(1992-2002年)BMI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都钢铁公司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对基线无高血压的2115人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35~64岁人群10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34.8%.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后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呈增加趋势(P<0.001),男女两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在45~54岁组和55~64岁组,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也呈线性增加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组的高血压发病危险是BMI<24 kg/m2组的3.6倍;10年BMI水平每增加1 kg/m2,累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7.5%.1992年和2002年BMI均正常者中有22.0%的人发生高血压,1992年和2002年BMI均判为肥胖者中有56.3%的人发生高血压.结论 BMI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对比并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北京市25~64岁人群中进行了5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按性别、城乡分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在城乡人群中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从1984—1999年,北京市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1.城市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则均呈上升趋势。2·各组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5年间,城乡男性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年分别增加0·06mmol/L(2·3mg/dL)和0·08mmol/L(3·1mg/dL)。3·除城市女性外,其他各组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水平、腰围、超重+肥胖率(BMI≥24)、肥胖率(BMI≥28)和腹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吸烟支数和吸烟率在农村男性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各组人群中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女性中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in China. Methods Sixty-four hospitals across China, including 32 secondary hospitals and 32 tertiary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for baseline survey. Fifty in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CS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in each participated hospitals. Retrospective information for 2751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osterolemia among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5±11. Sixty-nin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31.2% were females. Among them, 39.4% were diagnosed as ST-segment elevation MI, 8. 8% as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I and 51.8% as unstable angina. Twenty-seven percent of them had previous ACS history. (2)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found in 19. 6% ACS patients. Among 7 geographic districts (north China, east China, south China, middle China,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highest (24.7%) in east China and lowest (10.0%) in middle Chin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mong these areas. (3) Awareness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12.2%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areas. Treatment rate was 66.7% among patients with known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the highest (83.3%) seen in south China and lowest (0%) in southwest area. (4)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ere higher in recurrent ACS patients than in those without ACS history. Conclusions Nearly 20% ACS inpatients have hypercholesterolemia. It is essenti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for the purpos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堪称医学研究的典范.在"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预防医学论坛上,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主席Daniel levy做了题为"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演讲,介绍了Framingham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 ,对 2 0 0 3年 5月 3日至 2 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 2 2 7人进行电话调查。结果 :1 就诊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 ,<30岁占 5 6 6 %。就诊患者中 5 3 4 %为北京市户口 ;4 6 6 %为外地来京人员。 2 患者就诊时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出租车 2 7 6 % ,救护车的使用率 15 2 % ,公交车的使用率 8 8%。 3 发热到就诊时间 <2 4h占 4 5 6 % ,2 4~ 4 7h占 2 5 3% ,≥ 4 8h占 2 9 1%。 4 发热门诊平均就诊时间 1h 2 7min。结论 :SARS是一种新的传染病 ,我们对其尚不充分认识 ,及时总结防控SARS的经验教训 ,使防控措施更加科学化 ,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