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如何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探讨颈动脉病变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是DM患者首要的死亡原因,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病变与心脑血管疾病问有密切的关系。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都明显高于非DM者。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日益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在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比例中居高不下,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因此对于As的早期诊断、斑块稳定性的评价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As是一个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基础、以血管慢性炎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共32个严重颈动脉狭窄病变)行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包括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56岁,其中13例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病史。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将支架置入并覆盖颈动脉病变,部分采用远端脑保护装置;在术后均做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选择性颈动脉造影示32个靶病变均有>70%的狭窄,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2个,球囊扩张式支架1个,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21例,使用成功率为95%,在回收的滤网中均发现脱落碎片;4例患者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顺利完成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患者在术中分别出现靶病变对侧颅内出血和术后急性肺水肿,3d后死亡。在临床随访观察期间,患者均无脑卒中发生,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支架置入段再狭窄。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也是综合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的新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逐年上升[1]。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病变程度能反映重要血管的受损情况,其发病位置较为浅表,易被监测。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AS总体患病率为36.2%[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是引起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CAS,对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岭  丁瑜  刘莲妹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82-783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变,近年来动脉硬化程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源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并可预测心脑血管病危险。颈动脉超声能直观反映颈动脉血管壁的情况,已作为了解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我们观察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其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我国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年龄是与脑卒中相关的最重要因素~([1])。脑卒中可能部分是由易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2])。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今后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脑卒中患者至少达700万~([3])。1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高达2%的老年男性和1.6%的老年女性颅外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50%,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变,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类的身体健康。在As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对于预防和治疗A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广泛参与到多种细胞活性的调控过程中,在As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lncRNA可经由外泌体、微囊泡以及凋亡小体的包被,分泌至胞外后,进入循环系统。近些年,陆续有关于循环血lncRNA与As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血液中的lncRNA有望成为监测As病情进展的新型非介入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情况与冠状动脉SYNTAX积分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变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96例,根据结果进行SYNTAX评分,并分为轻度组(1<积分<21)51例,中度组(21<积分<31)71例,重度组(积分>31)136例,以及对照组(0分)38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颈动脉As病变情况,并采用AS评分及Crouse评分对颈动脉As病变情况进行量化。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病变程度也逐渐加重;针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SYNTAX评分和针对颈动脉病变情况的AS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0.865(P<0.01),其对冠心病预测作用的曲线下面积AUC=0.9(P<0.01),与Crouse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0.852(P<0.01),曲线下面积AUC=0.89(P<0.01)。结论:颈动脉As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情况相关,颈动脉超声是筛查冠心病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AS)负荷程度,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15~2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 (AS)负荷程度 ,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 15~ 2 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 ,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 ,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等参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性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是向大脑提供富氧血液的主要血管,承担脑组织85%的血液,是脑供血的要塞。同时,颈动脉是全身大动脉中最表浅的一支,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形成和演变的反映窗口。更重要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脑栓塞的栓子大部分来自颈动脉。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领域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多个包括颈动脉疾病在内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指南。然而,即便如此,医患对颈动脉疾病的认知水平仍普遍较低,极有必要对颈动脉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本研究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查阅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及综述。颈动脉超声检测在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应用甚广,对健康人群的筛查、疾病的早期防治、药物的疗效观察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检测意义。颈动脉超声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观察的良好窗口,无创、简便、费用低,在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早期为内膜-中膜增厚,后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能提示心血管早期病变、并预测其严重程度。因此,建议在无症状的成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1〕。经典古方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中发挥大部分或部分作用〔2〕。1现代医学对颈动脉斑块的认识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供给脑组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脉压(PP)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高标志之一。长期高血压致内皮功能受损,使内皮素(ET)分泌增多,ET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能强烈收缩血管,致平滑肌增殖,血管壁硬化。本研究试图探讨PP及ET等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刘婷  姜洪 《心脏杂志》2012,24(3):419-00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准确反映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预测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脑血管病是一组症候群,是脑与血管2个不同组织共同的疾病。任何类型的非心源性脑血管病发生之前,患者都存在至少1种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可以是全身血管硬化的一部分,例如冠心病、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以是局部颅内血管病变。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治疗是预防脑梗死发生的最佳抉择,临床上开始重视治疗动脉疾病,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斑块形成及管腔局部狭窄。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出现动脉源性脑梗死。2005年Wegener等通过MRI观察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作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主要临床危险性在于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斑块内新生滋养血管(VV)具有结构缺陷,其脆性大、渗漏性高,容易破裂出血,促进炎症反应,也为血细胞及血液可溶性成分进入斑块提供通道,促进As斑块的形成,并且与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新生滋养血管的功能及关键信号途径在As中的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止稳定斑块发展为易损斑块,或者阻止不稳定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最近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如何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潜勒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探讨颈动脉病变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疾病组168例,男126例,女52例,平均年龄62.5569.554岁,根据有无高血压及合并症不同分为:(1)单纯高血压(P-EH)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士10岁.(2)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EH-S)组:30例,男20例,丈10例,平均年龄60士8岁;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