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5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6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6 毫秒
81.
青海省包虫病疫情严重 ,是我国的高发流行区之一[1]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包虫病的流行情况 ,制定控制规划 ,于 1999~2 0 0 2年对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进行了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部分常住居民。1.2 方法1.2 .1 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IHA) IHA试剂由本所制备。滴度在 1∶8以上者为阳性。1.2 .2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 ELISA) 按曾明安方法[2 ] 。1.2 .3 影像学检查 分别对被检者腹部和胸部脏器进行B超仪、X线仪探查。1.3 结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鼠疫菌的基因组成和基因分型。方法对西藏地区分离到的75株鼠疫菌,按照周东生等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DFRs)设计引物,对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验证。结果西藏地区75株鼠疫菌共包括3个基因型,即5、6、10型。藏北地区分离的鼠疫菌为5型和6型,分别占24.0%、13.3%;藏南地区分离的鼠疫菌为10型,占62.7%。结论在西藏地区鼠疫菌中,青藏高原型鼠疫菌为5和6型,岗底斯山型鼠疫菌为10型。  相似文献   
83.
2002年,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在青海省开展了碘缺乏病(IDD)监测,这是在2000年国家进行消除IDD阶段目标评估后进行的首次监测。1对象与方法1.1抽样方法:按全国第四次碘缺乏病方案进行。1.2监测内容和方法:①盐碘:碘盐覆盖率和  相似文献   
84.
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祁连山南麓 ,面积 5 813km2 ,全县 15个乡镇 ,110个行政村 ,总人口 14 5 6 13人。由于环境缺碘造成碘缺乏病的流行 ,严重危害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 1995年以来开展了碘缺乏病的系统监测工作。本次监测按《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要求进行 ,随机抽取 5所小学 ,调查对象为 8~ 10岁在校学生 ,盐碘测定采用半定量法 ,尿碘检测采用酸消化砷 -铈催化光度法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查采用触诊法。抽查 8~ 10岁儿童 4 0 0名 ,甲状腺肿大 3人 ,肿大率 0 .8% ;检测盐样 191份 ,合格碘盐 (等于或高于 2 0 mg/ kg)…  相似文献   
85.
为了进一步摸清青海省贵德县高砷水源的分布范围及特点,2005年5~9月作者赴贵德县进行高砷水源分布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6.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 ,现已查明有 30个疫源县、118个疫源乡、6 74个疫点 ,疫源面积达 18× 10 4km2 ,有 13种自然染疫动物和 9种自然染疫昆虫 ,是我国各型鼠疫疫源地中鼠疫流行最为猛烈、对人群威胁最为严重的一块疫源地。1 鼠疫流行概况1.1 动物间鼠疫 喜马拉雅旱獭 (以下简称旱獭 )是这块疫源地的主要宿主。疫情活跃 ,动物间鼠疫流行连年不断。仅 1999、2 0 0 0年在旱獭体和旱獭体表寄生虫体内分离出鼠疫菌 4 1株 ,发现新疫点 8个。 2 0 0 0年 5月从祁连山北麓肃南所捕的 2 18只旱獭 ,经河…  相似文献   
87.
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生态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和整理青藏铁路沿线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资料、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和鼠疫流行病学资料、鼠疫细菌学特征以及2001~2006年鼠疫监测资料,总结出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生态学基本内容,确定青藏铁路鼠疫综合防控策略。方法人间鼠疫资料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利用微卫星技术研究旱獭生态学;现场调查方法研究疫源地结构、动物和昆虫种群结构;实验室常规检测鼠疫菌的生化、营养、毒力、药敏和遗传物质;藏系绵羊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调查按照《国家鼠疫监测方案》中的方法进行。结果自1966年以来青藏铁路沿线已累计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1起,发病43人,死亡23人,病死率53.48%;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与种群密度有关联性,旱獭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地形地貌和植被有关,所研究的各旱獭种群之间亲缘性较近;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菌属于青藏高原型,对Trp、Thr、Leu、Arg不依赖,而对Phe、M et、Cys依赖,对Ile和G lu表现出低营养。属于强毒力菌株,对广谱抗生素敏感,尤其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菌都具有6、45 Mdal,大质粒分别为52 Mdal或65 Mdal或92 Mdal。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铁路沿线宿主、媒介、病原体的生态学特点,掌握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为青藏铁路鼠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可以改变目前鼠疫监测技术和方法的落后局面,对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剂盒在动物鼠疫疫情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病羊血清,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鼠疫FI抗体,并与间接血凝法(IHA)检测结果比较。死亡羊尸检取脏器作细菌分离和培养,并做GICA和反应间接血凝(RIHA),检测FI抗原。结果检测藏系绵羊、西藏山羊血清1 073份,GICA与IHA法结果一致,抗体阳性率均为6.15%;检测脏器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5.71%和5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ICA方法简便,诊断快速,适合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89.
2007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和尿氟,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水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 16396-1996,WS 192-1999)进行.结果 互助县有60个病区村,其中有36个村实施了改水,改水率为60%.监测点岩崖村水氟均值为1.25 mg/L(国家标准<0.05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0.20%(46/51),成人为88.89%(48/54),儿童氟斑牙指数为1.77,成人为2.95,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2.27 mg/L,成人为2.00 mg/L,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53例,检出率为98.15%(53/54),X线检出10例,检出率为18.87%(10/5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重,降氟措施落实缓慢.  相似文献   
90.
应用解剖剥离和光学显微镜研究青海7种染疫蚤前胃形态结构,结果显示两块疫源地内蚤前胃结构相似,外部形态多样。前胃刺末端形态有钩形、吸管形、U字形、舌形、锥形、梭镖形、勺形、指形、刀形等。每刺两侧具有齿,刺齿的分布占刺全长4/5,3/4,1/3,1/2。刺基部形态有四棱形、三角形、长方形、漏斗形、矛形、五棱形、六棱形。人蚤刺粗大、长、骨化深,齿大,占刺长4/5。提示前胃刺形态结构特征可能在鼠疫传播媒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