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8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分别选择青海省玉树、治多和称多等3县(州)的2个镇6个乡共27个自然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B超进行棘球蚴病诊断检查。IHA共检2 251人,抗棘球蚴抗体IgG阳性率为9.2%(207/2 251);B超共检2 581人,患病率为4.1%(106/2 581)。女性IHA阳性率和患病水平(分别为11.3%和5.0%)均高于男性(分别为6.6%和3.0%)。IHA血清阳性者中,40岁组最高,占16.4%;患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组最高,占15.5%。不同职业人群中IHA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均以半农半牧为最高,分别占21.5%和11.4%。玉树州人群棘球蚴病抗体阳性率和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结肠内阿米巴是一种人体常见的非致病性肠道共生原虫 ,为了解该寄生虫在青海省的分布特征 ,本文分析了“八 .五“期间青海省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1 ] 规定的抽样方法 ,将全省分成城市、海东农区、环湖和青南牧区 4个片区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按人口比例各片区分别确定 5、18、5和 4个调查点 ,分布在 2 3个县 (市 ) ,各点检查常住人口 5 0 0人以上 ,应用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 1次性粪检确定感染。2 结果2 .1 性别分布 本组共检 16 0 79人 ,检出结肠内阿米感染…  相似文献   
3.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抽样和检查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县,海晏县和河南县各一个调查点共1621名蒙古族人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检出寄生虫12种,其中原虫8种,蠕虫4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5.04%,以蛔虫,结肠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感染水平较高,受感染最重的人群为10-14岁中小学生,应尽早采取措施,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海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高危地区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的现况,提出具有针对性而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策略,根据2007年《西部碘缺乏病重点地区调查方案》的要求,2007年3-9月作者对青海省18个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的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现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包虫病疫情严重 ,是我国的高发流行区之一[1]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包虫病的流行情况 ,制定控制规划 ,于 1999~2 0 0 2年对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进行了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部分常住居民。1.2 方法1.2 .1 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IHA) IHA试剂由本所制备。滴度在 1∶8以上者为阳性。1.2 .2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 ELISA) 按曾明安方法[2 ] 。1.2 .3 影像学检查 分别对被检者腹部和胸部脏器进行B超仪、X线仪探查。1.3 结果…  相似文献   
6.
2008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2008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青海省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以改水前的水氟分为轻、中、重3类,分别抽取2、4、4个调查村.对未改水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5份水样,测定水氟;对已改水病村,抽检3份末梢水样和1份水源水样测定水氟,水氟测定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按年龄段各抽检6人的尿氟;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等病区和重病区调查村,每村按年龄段抽取约20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检查8~12岁儿童562名,氟斑牙检出率为43.59%(245/562);检测300例8~12岁儿童尿样,尿氟为1.52 mg/L:对3144名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0.32%(1582/3144);对163名成人进行了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检出率为29.45%(48/16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很严重,并且有回升趋势,须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了解居民饮食结构,为预防控制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全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方案>,结合青海省具体情况对28个县进行调查,每个县抽查3个乡、1个镇,每个乡(镇)抽查2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抽查50名成人、50名学龄儿童;同时每个县抽查1座寺院,每座寺院抽查成人僧侣50名、儿童僧侣50名.人户调查居民经济收入、饮食结构、砖茶消耗量等.对全部调查对象用Dean法诊断氟斑牙,对同仁、达日、互助县和隆务寺16岁以上成人用200 mA X线机拍片诊断氟骨症,并用调查结果估算全省饮茶型氟中毒的患病人数.结果 ①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大部分在500~<1000元,其次在1000~<3000元;牧业区居民经济收入略高于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居民.②居民饮食结构,牧业区及半农半牧区主食以面粉为主,其次是糌粑及大米;农业区及城镇主食以面粉为主,其次是大米及糌杷;各地区副食均为肉制品占多数,其次为奶制品,蛋类比例很小.③经常食用的蔬菜为土豆、白菜及青椒,每日食用的家庭占62.82%(6497/10 343);水果以苹果、梨及橘子为主,每月食用不足10次的家庭占75.95%(7856/10 343).④共调查居民61 999人,年砖茶消耗量为153 335 kg,人均2.47 ks;共调查僧侣1001人,年砖茶消耗量为4120 kg,人均4.12 kg.⑤乡镇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24.11%(2494/10 3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38%(3012/12 355);成人僧侣氟斑牙检出率为26.13%(203/777),儿童僧侣氟斑牙检出率为39.73%(89/224).⑥乡镇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5.60%(17/109);成人僧侣氟骨症检出率为4.88%(2/41).⑦氟斑牙患者95%可信限估算总人数为1 084 306~1 134 170人.中位数为1 109 238人;氟骨症患者95%可信限估算总人数为309 177~758 199人,中位数为533 688人.结论 青海省砖茶消耗量较大,饮茶型氟中毒人数多,危害程度比较重;居民饮食结构比较单调,主要靠外地运输.  相似文献   
8.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脉乐段南麓,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嵌接地带。该县以土族为主,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浅山和脑山地区,麦类为主要农作物,辅青梨、马铃薯和蔬菜等。全县平均海拔2700m,年均气温3.4℃,年均降水量534.2mm,年均蒸发量1235.6mm。气候干燥寒冷,多风少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寄生虫病一直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摸清寄生虫病的流行分布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对该县土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化隆县隶属青海省海东地区。面积 2 740km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梯状递减 ,海拔 1 884~ 4 484.7m。人口约 2 2万 ,以回、汉和藏族为主。农牧业主体为种植业 ,兼营畜牧业。长期以来 ,对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缺乏全面调查了解。 2 0 0 0年6月 ,对该县人群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化隆县金源乡居民 ,德加中学和县民族中学师生及附近居民。1 .2调查方法 采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IHA)和B超筛查受检者。IHA以 1∶8(++)以上为感染 ,B超检查结合IHA检测效价和临床资料综合判定现…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地区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 000 m以上。辖1市、1地、6州。总面积72万km2,人口530万,平均人口密度为7.26人/km2。其中,西宁市和海东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人口占全省的67%;而牧区面积占全省的97%,平均人口密度不足4人/km2。青海省是我国主要牧业基地之一。为了解全省人体寄生虫感染及地区分布现状,作者于2002~2003年,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对本省6种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