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73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1162篇
预防医学   137篇
药学   113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前已用出生免疫错误(IEI)来替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这一概念。IEI是一类由单基因突变引起免疫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肝脏和脾脏作为人类重要的免疫器官,与IEI疾病过程中伴发感染、淋巴增殖及自身免疫现象等有重要关联。文章就与IEI相关的肝脾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方法分析1例MPSⅡ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及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男,15岁,体格发育障碍、听力下降。影像学示脑室系统扩大,椎骨、肋骨等骨发育不良。尿黏多糖阳性。IDS的8号外显子同义突变(c.1122CT)。先证者及其母亲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分别为0、6.96 nmol/(4h·mg)。诊断为MPSⅡ。家系中有6例患者及1例疑似者,全为男性,除先证者外,还有1例存活,其余4例夭折。1例疑似者于孕7月余时产前诊断脑积水终止妊娠。检测到5例女性携带者。结论先证者经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确诊为MPSⅡ,发现多名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及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73.
74.
张曦  熊菀 《儿科药学》2014,(6):51-54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归属于人疱疹病毒科、β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DNA病毒。HCMV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尤其是尿液、唾液、血液和生殖器分泌物)在人群中传播,人对HCMV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75.
早期预防过敏性疾病对于阻断过敏进程,提高儿童生活质量非常重要。近期较多研究显示,益生元可以模拟母乳中低聚糖,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肠道粘膜免疫,如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类及数量、促进结肠内短链脂肪酸产生等,从而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虽然对于益生元调节免疫及预防过敏的结论尚不完全一致,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益生元可能是预防过敏性疾病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门诊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疗效。方法 120例身材矮小需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患儿,55例对照组试验过程中未进行心理干预,65例干预组试验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副反应、焦虑抑郁量表分值和试验成功率情况。结果干预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成功完成试验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卿璐  潘征夏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282-228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6%~0.8%[1]。若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若经过正规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使至少85%的患儿生存至成年期[2]。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低浓度甲醛吸入后大鼠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及此变化是否具有年龄差异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2只。其中成年鼠和幼年鼠各12只,新生鼠8只。每个年龄段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醛染毒组。甲醛染毒组大鼠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5 mg.m-3甲醛,染毒时间为每天2 h,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制作离体海马脑片,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高频刺激(HFS)后海马脑片LTP,并分析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EPSP)的斜率和幅度变化。结果各年龄段甲醛染毒组在HFS后的第30分钟fEPSP的斜率和幅度均较同龄对照组降低。新生鼠中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18.1±9.7)%和(281.8±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07.7±5.2)%和(289.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20.7±6.5)%和(197.9±38.1)%,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11.1±4.9)%和(293.4±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01.9±4.2)%和(266.9±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22.9±4.2)%和(191.2±33.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醛吸入染毒可抑制Wistar大鼠海马LTP的形成,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年龄差异性,年龄越小,甲醛所造成的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