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珠海市34686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1998~ 2 0 0 1年对珠海市城镇 346 86例妇女进行妇科病、乳腺病普查 ,结果显示 ,妇科疾病的发病以宫颈炎为首位 4 0 .98% ,其次是阴道炎 34.13% ,子宫肌瘤 6 .6 3% ,附件肿瘤 7.15 % ,月经不调 1.88% ,不孕症 0 .12 % ,子宫颈癌 0 .0 2 %。乳腺疾病主要以乳腺增生为主 ,其检出率为 4 0 .84 % ,纤维瘤检出率 0 .98% ,检出乳腺癌 8例 ,占0 .0 2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隐睾症二次手术的必要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本科接诊的53例首次隐睾术后睾丸未降至正常位置或术后复发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进行二次手术分为再手术组39例及观察组(未行二次手术,仅门诊随访)14例,随访时间(42.38±27.57)个月,最长随访8年.总结两组患儿随访过程中睾丸位置、有无并发症、恶变等指标.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幼儿及青少年两个亚组,对比随访期睾丸的发育情况.结果 再手术组患儿术后睾丸均降至阴囊内,术中发现30例鞘状突未闭,2例睾丸发生囊皮样改变.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睾丸血供减少,2例睾丸未再发育.观察组患儿中有2例睾丸位置发生变化,3例睾丸未再发育,1例出现血供减少.再手术组患儿睾丸发育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无睾丸恶变.结论 隐睾二次手术成功率高且术后睾丸发育情况优于仅观察随访的患儿,临床应积极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诱导的先天性尿道下裂大鼠模型上,研究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在DEHP暴露后的胎鼠阴茎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方法将SD孕鼠完全随机分为DEHP组[750 mg/(kg·d)DEHP+1.5 mL大豆油]和对照组(1.5 mL大豆油),每组20只,2组分别于母鼠怀孕天数(GD)第12~19天持续经口灌注给药。2组分别取10只孕鼠让其正常分娩,并计数每窝产雄性活仔鼠数量;出生后1、3、7、14、21、30日龄时称取雄性仔鼠体质量并测量肛门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30日龄时逐个检查尿道下裂的发生情况。余孕鼠在GD20行剖宫产取雄性胎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胎鼠阴茎组织中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EHP组孕期暴露诱导的尿道下裂发生率为28.2%。DEHP组每窝产雄性活仔鼠数量、各日龄雄性仔鼠体质量及AG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DEHP组胎鼠阴茎组织中ERK1和ER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DEHP组ERK1/2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有增加趋势。结论 DEHP诱导先天性尿道下裂发生可能与胎鼠阴茎组织中ERK信号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己基)酯(DEHP)于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作用于孕鼠(0),研究F1-F3代隐睾跨代遗传的演变情况及各代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转移酶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 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实验组自妊娠第七天(GD7)到第十九天(GD19)持续经口予以DEHP 750 mg·kg-1 ·d-1灌胃,观察子代隐睾发生情况,雌鼠受孕率;记录大鼠体重和睾丸、附睾重量以及AGD值,观察精子数量和质量;观察连续三代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的演变情况,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变化情况.结果 孕鼠在孕期(GD7-GD19)暴露于DEHP,第一代(F1)隐睾发生率为30%,第二代(F2)隐睾发生率为12.5%,第三代(F3)未见隐睾发生;交配实验F1代受孕率50%,F2代75%,F3代100%;HE染色发现F1代睾丸生精上皮明显萎缩,生精细胞少,F2代有所改善,F3代形态趋于正常.Real Time-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表明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而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HP损伤大鼠雄性生殖功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继而导致基因组印记甲基化修饰模式改变并遗传给下一代,从而使子代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性印记基因作用失衡,并最终导致子代产生隐睾,可能是导致生殖系统损害的重要毒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的最佳引流方式。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5例接受经腹入路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疗的肾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引流方式分为双J管组和支架管组,双J管组采用常规术中输尿管,置入双J管引流肾盂内尿液至膀胱(n=108);支架管组采用F4输尿管支架管经肾盂至尿道外口,引流肾盂内尿液至体外(n=57)。通过术后并发症、有无非计划再手术、拔管后自觉症状、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评价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在儿童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从术后随访至2019年12月,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4年。支架管组中4例发生术后感染,3例术后出现尿外渗,4例出现术后血尿;双J管组中7例发生术后感染,2例术后出现尿外渗,2例出现术后血尿,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上,双J管组低于支架管组。支架管组中4例因拔管后出现输尿管引流不畅,再次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2例因肾积水复发,再次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双J管组中有4例术后感染,1例双J管堵塞,均行双J管拔除+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1例因肾积水复发再次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支架管组总体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0%,双J管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组中,1例管腔堵塞,2例支架管上移,1例双J管脱出体外,支架管组无一例管腔堵塞、移位及脱落情况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管组中拔管后,1例出现腹胀合并高血压,8例出现腹胀伴纳差,2例出现腹痛,双J管组拔管后有2例出现腹痛,1例出现腹胀。支架管组拔管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双J管组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8±1.9)d,支架管组为(8.8±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J管和支架管两种引流方式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再手术率上并无差异,两者均为有效的引流方式。但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经济成本及降低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双J管引流均优于支架管引流。支架管引流在带管期间无堵塞、移位、脱落的情况发生,并且可避免二次入院,对于交通不便的患者可考虑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携带多药耐药基因(MDR1)小干扰RNA(siMDR1)的真核表达质粒对L2RYC卵黄囊瘤细胞株中MDR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并观察siMDR1作用前后细胞对长春新碱(VCR)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设计4对特异性针对大鼠MDR1的siRNA序列,分别与pSES-HUS质粒重组获得pSES-siMDR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到L2RYC细胞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DR1 的mRNA及蛋白表达。转染后的细胞中再加入不同浓度的VCR,用MTT法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出各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 4对siMDR1分别转染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2RYC细胞MDR1基因表达,pool组MDR1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为0.396±0.080,MDR1蛋白表达也能被有效抑制,经不同siMDR1转染的细胞加入VCR后细胞增殖被抑制,IC50降低,pool组最显著为1.632±0.423 mg/L,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pSES-siMDR1真核表达质粒能有效抑制MDR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DR1表达被抑制后L2RYC细胞对VCR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诱导建立大鼠先天性尿道下裂,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及胎鼠阴茎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R3)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DEHP组(每日500 mg/kg)和大豆油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于母鼠孕12 d至19 d(GDl2~19)持续经口灌注给药。每组分别留取10只孕鼠让其正常分娩,出生第1日计数新生大鼠,并在解剖显微镜下测量雄性新生鼠的肛门生殖器距离(AGD)和称体质量;雄性仔鼠70日龄时逐个检查尿道下裂的发生情况。另10只孕鼠于孕第19日行剖宫产取仔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胎鼠阴茎TGF-β1、TGF-βR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HP成功诱导出尿道下裂大鼠动物模型,DEHP组仔鼠体质量及AG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DEHP组胎鼠阴茎TGF-β1、TGF-βR3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DEHP成功诱导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大鼠模型,胎鼠阴茎内TGF-β1、TGF-βR3异常表达可能是尿道下裂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至2014年收治的61例儿童睾丸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均以阴囊包块就诊,其中60例无痛;61例体查均有阴囊沉重感,透光试验均为阴性;3例提睾反射消失,6例误诊为鞘膜积液,4例初诊腹股沟疝,2例睾丸炎症,1例误诊为腺瘤。术前AFP值均增高,超声检查提示实性包块,CDFI提示84.8%睾丸肿块血流丰富。阴囊X线片均未见确切钙化影。60例行瘤睾高位切除术,1例行睾丸肿瘤剥除术,11例加行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多见疏网状、腺泡样以及乳头样结构。2009年以前术后化疗采用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近5年采用PEB(顺铂+足叶以带+博来霉素)方案、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或二者交替化疗。术后1~2个月随访AFP值多降至正常,无一例复发或死亡。结论儿童睾丸卵黄囊瘤多因无肿痛性肿块就诊,体查包块有沉重感,AFP值升高,超声检查可见实质性包块。胸片和腹部超声可协助肿瘤临床分期。手术方案主要为高位瘤睾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能协助术者选择手术范围,术后配合化疗,患儿临床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