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26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27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路伟  宋祖军  何向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36-163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典型心肌梗死多以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极个别非典型心肌梗死以牙痛等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因此,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非典型心肌梗死进行及时、妥善的抢救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9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的急诊治疗及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9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62岁。1.2临床表现9例均以牙痛,胸闷为主要症…  相似文献   
92.
肝细胞肝癌UPAR和VEGF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结果8例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可顺利插入尿管,行单纯留置尿管2周,并进行常规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41例尿道完全断裂、生命体征平稳者,行尿道会师牵引1周,保留尿管4周,拔管后常规扩张尿道,32例排尿正常,9例尿线细,均予定期扩张尿道治愈;16例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行单纯膀胱造瘘术,术后4~8个月行Ⅱ期尿道手术;5例患者阳痿。结论早期行单纯尿道会师牵引是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再次尿道手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
目的:优选氟尿苷二乙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FUDRA-SLN)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磷脂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FUDRA-SLN,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结果:按最优工艺条件制得的FUDRA-SLN均匀圆整,粒径为(215±83)nm,包封率为98·27%,载药量为8·20%。结论:选择优化的薄膜超声分散工艺制备FUDRA-SLN,包封率及载药量高,适合于实验室制备。  相似文献   
95.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10个,后者未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和芍药苷。结论复方制剂中吸收入血的可测化学成分数目有限,其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可能“数目相对有限”;口服复方制剂后,原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可能不以原形存在于血中。  相似文献   
96.
目的:用免疫磁珠法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观察共培养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细胞分选法分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生长,采用第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鉴定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台盼兰染色分析传代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以及细胞活性。传统的方法培养并鉴定Müller细胞。采用不同孔径微孔滤膜培养小室,进行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与Müller细胞分离共培养,对照组培养环境中无Müller细胞。以细胞曲线描绘反映细胞增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相差显微镜下计算穿过微孔滤膜迁移贴附于背面的内皮细胞数量。结果:通过磁珠分离方法获得了纯度为97.13%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活力达92%,第Ⅷ因子抗体染色呈阳性。与Müller细胞共培养的RMEC可早于正常培养2~3d进入生长平台期。RMEC中S期和G2期比例增加,G1期比例相对减少。S、G2和G1期百分比,在共培养组24h分别为44.0%,11.2%和44.8%,48h分别为42.3%,10.9%和46.8%;对照培养组24h分别为41.3%,4.9%和53.8%,48h分别为40.1%,4.7%和55.2%。迁移的细胞数增加,共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数12.2±2.5个,12h为51.7±23.4个,对照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3.3±2.5个,12h为14.7±7.0个,6h和12h两组内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且对细胞活力无影响。Müller细胞可以促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该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97.
稳定表达MRG15基因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人15号染色体上死亡相关因子(MORF4-re-latedgeneonchromosome15,MRG15)基因的编码区全长,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RG15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为MRG15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发生中相关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由人ARC晶状体前囊膜标本中扩增MRG15的编码区全长,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正确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采用脂质体法对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稳定转染,挑取单克隆,用Westernblot进行MRG15表达的鉴定。结果:测序证实,由ARC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出的MRG15编码区全长序列正确。重组质粒pcDNA3.1( )-MRG15经酶切后释放出与理论长度相符的片段。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稳定转染挑取单克隆后,经Westernblot检测,30个克隆中有19个MRG15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克隆了人MRG15的编码区全长,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MRG15,并建立了稳定表达MRG15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中的特征。方法:对68例(69眼)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患者的ICGA图像回顾性分析。结果:ICGA显示该69眼(100%)均有呈线状低荧光表现的漆样裂纹,提示脉络膜毛细血管与Bruch膜组成的复合体破裂。在25眼未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的眼内(36%),ICGA后期像显示黄斑出血区域为圆形低荧光,其间有漆样裂纹。在44眼(64%)内,ICGA显示黄斑出血与CNV有关,而CNV均与漆样裂纹相连。结论:脉络膜毛细血管与Bruch膜组成的复合体破裂或CNV可造成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ICGA是区别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原因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估去炎松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造成的黄斑水肿效果。方法: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并发黄斑水肿患者37例(37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去炎松(40g/L,0.1mL,1~3次)治疗。非缺血性CRVO33眼,缺血性CRVO4眼,注射1次20眼,注射2次15眼,注射3次2眼,平均随访时间9(3~27)mo。患者从症状出现至一次注射药物平均时隔时间为2.7(0.3~9)mo。注射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中央黄斑厚度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08(0.01~0.4)。注射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5眼,无变化3眼,视力下降9眼,在视力提高患眼中,视力提高3行以上12眼,视力提高2行10眼,提高1行3眼。此后,部分视力下降和视力未提高患者,进行2次或3次注射,最终随诊时视力提高24眼,视力无变化3眼,视力下降10眼,在视力提高的患眼中,视力提高3行以上8眼,视力提高2行10眼,提高1行6眼,整个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增加2~3行。治疗后1~3mo时,间接眼底镜检查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6眼,水肿明显减轻19眼,水肿加重2眼。最终随诊时,间接眼底镜检查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9眼,减轻17眼,加重1眼。15眼在注射药物后1wk~6mo期间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眼压达35.4(25.1~40.1)mmHg(1mmHg=0.133kPa),13眼进行降眼压治疗,其中4眼接受抗青光眼手术。在32只晶状体眼中,出现了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的并发性白内障9眼,进行白内障摘除4眼。OCT检查发现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后黄斑厚度减少,中央黄斑平均厚度减少至注射前厚度的46%。4眼没有视力的提高。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去炎松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对于缺血性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不会提高。  相似文献   
100.
张超  胡丹  刘源  雷娟  金岩 《眼科新进展》2006,26(3):176-179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片治疗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作单纯羊膜移植和以羊膜为载体的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术后进行大体观察、裂隙灯观察、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羊膜为载体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治疗角膜溃疡,平均7.5周溃疡完全愈合,角膜恢复透明性和屈光性,较单纯羊膜移植组(平均9周)角膜溃疡修复快,效果好结论羊膜为载体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片可以有效治疗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