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选择快速、敏感的鼠疫检测方法,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同步检测鼠疫抗体/抗原.结果 在四川省191份动物肝脾标本中,GICA检出阳性10份,RIHA阳性6份;检测动物血清标本417份,GICA与IHA均检出阳性13份.结论 GICA简便快速,适合现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危害性。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方法,研究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小白鼠、豚鼠、家兔等的毒力。高原鼠兔对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感受性,藏系绵羊、高原牦牛以及人群血清鼠疫FI抗体检测等。结果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MLD)为106、半数致死量(LD50)为43.6(10.5~116.7),对豚鼠的MLD为109、LD50为5.6×106(2.2×105~1.5×108),大剂量的青海田鼠型菌可引起个别家兔死亡,但个体差异很大,存在高抗个体。在藏系绵羊中检测出11份鼠疫阳性血清,阳性率达3.6%;本次所检测的牦牛及人群血清全部为阴性;高原鼠兔对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具有高抗、低感受性。结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有一定毒力,高原鼠兔对此菌有较高的抗性,不足以引起此菌的传播。对家畜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地震前后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媒介蚤类种群变化,为做好鼠防工作提供对策.方法 统计、分析四川省2005-2011年期间的鼠疫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调查发现青海田鼠平均密度191.43 只/ha,地震前后媒介蚤均以细钩盖蚤为主,占67.34%和61.56%,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次之,占30.82%和38.12%,青海田鼠寄生蚤染蚤率地震前的9月(54.2%)和地震后的6月(55.24%)较高,而蚤指数以震前的9月(1.00)和震后5月(1.29)较高,染蚤率或蚤指数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检验媒介蚤8种、12 922匹,分离鼠疫菌3株,感染鼠疫的媒介蚤为细钩盖蚤.结论 地震前后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蚤类种群有一定变化,地震前后染疫媒介蚤均有细菌分离,说明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持续存在,提示继续加强监测,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石渠县2001-2013年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方法 运用Excel统计分析石渠县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结果 2001-2013年青海田鼠平均密度是244.73只/ha;青海田鼠体蚤12 733匹,3科4属8种,蚤指数为0.90、染蚤率为42.96%;青海田鼠巢蚤22 512匹,3科4属8种,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55.59;夜行鼠420只,3目4科5属9种和1种未定的水栖鼠;血清学检测青海田鼠血清1 787份,阳性率为5.60%,牧犬血清784份,阳性率9.54%;自毙青海田鼠鼠疫菌检出率为14.57%,活体青海田鼠鼠疫菌检出率为0.22%。结论 石渠县动物鼠疫继续流行,应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包虫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四川省石渠县人群进行包虫病B超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以确诊病人,利用WHO-IWGE提出的分型标准和卫生部包虫病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出了187名包虫病病人,两型包虫病的各型均有发现,并对其进行了分型,观察和描述各型病灶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各型病灶所在肝脏位置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青海田鼠巢蚤构成及其变化,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2012年的5~9月期间每月挖取青海田鼠巢6~12个,对巢穴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巢蚤指数、染蚤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结果鉴定蚤3175匹、属3科8种,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41.59,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69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87;优势度指数平均值0.524。结论石渠县青海田鼠巢穴染蚤率和蚤指数高,巢蚤优势种为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保存和传播鼠疫的潜在风险较高,应加强疫源地鼠疫监测力度和灭鼠灭蚤工作,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历史上曾有疑似鼠疫发生 ,疑似疫源地位于西北部的甘孜、阿坝州 ,是中国喜玛拉雅旱獭(简称旱獭 )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延伸部分 ,上世纪 80年代 ,在甘孜、阿坝州 8个疑似疫源县进行的以血清学、病原学为主的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仅有指示动物和宿主动物血清为阳性 ;直到 1997年在甘孜州石渠县分离出鼠疫杆菌 ,才证实了四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1999年石渠县发生四川首次人间鼠疫疫情 ,2 0 0 0 - 2 0 0 2年连续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根据四川鼠疫防治现状进一步探讨其对策 ,从而更有利于保护居民健康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趋势.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8年每个年度均发生青海田鼠鼠疫流行;鼠平均密度312.41只/ha;青海田鼠体染蚤率42.57%.蚤指数0.88.青海田鼠巢蚤指数55.89;发现染疫动物6种,包括青海田鼠、牧犬、沙狐、家猫、藏系绵羊和长尾仓鼠,其中活体青海田鼠检菌率0.32%,自毙青海田鼠检菌率22.99%;血清学阳检率6.70%.发现蚤类4科11属19种,其中染疫媒介3种,蚤类检菌率0.054%,包括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1-2009年鼠疫IHA血清检测阳性179份,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2001-2009年鼠疫细菌学检验检菌率为0.63%,媒介昆虫组检菌率为0.66%,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疫情主要分布在俄多玛乡和呷依乡,监测结果证实该县存在青海田鼠疫源地,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石渠县青海田鼠动物鼠疫呈持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