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8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依据假结核耶尔森菌O-抗原基因簇多态性,应用PCR基因分型方法替代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时本室保存的3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假结核耶尔森菌与已知血清型假结核耶尔森菌标准参考株O-抗原基因簇的差异,确定实验株的血清型。结果:应用PCR基因分型方法替代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对本室保存的3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了成功的血清分型,血清组Ⅰ-Ⅴ与血清型0:1~0:5存在着对应关系。结论:应用PCR方法对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分型,方法简单、迅速,同时不需要制备特异抗血清,是一种理想的血清分型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我室保存的一株西尼罗病毒引进毒株(CH-01)基因组全长cDNA的亚克隆,为进一步构建该毒株的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CH-01病毒株基因组序列中含有的特异性酶切位点,利用DNAstar及Olig06软件设计5对引物。以感染细胞中的病毒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覆盖病毒基因组全长的5个cDNA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通过片段间共有的酶切位点进行连接,最终获得基因组5′和3′半分子,并分别通过序列测定加以鉴定。结果与结论:已构建出西尼罗病毒CH-01株基因组的5′和3′半分子,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所获得的cDNA克隆为该株病毒的特异性序列。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我国HIV-1 B′亚型CNHN24毒株5′端和3′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进行扩增及测序并构建全基因组克隆。方法:利用PCR扩增出5′LTR和3′LTR片段;并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别扩增出病毒全基因组的5′半分子和3′半分子DNA,然后依次将其克隆入低拷贝载体pLG338。结果与结论:完成CNHN24毒株5′LTR和3′LTR的测序并提交至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AY860947和AY894352,使CNHN24株成为具有完整全序列的HIV毒株;获得可以稳定传代的全基因组克隆质粒pCN24,利用此克隆转染293T细胞后可以产生恢复病毒。  相似文献   
84.
本文旨在建立检测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登革热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出登1型和2型病毒,与登革3型、4型病毒、黄热病毒、流感H3N2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登革1型和登革2型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C6/36后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动态。在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混合感染C6/36细胞72~120 h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与单独感染时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相比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证实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登革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随机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筛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lustal X和Oligo 6.0软件设计探针,进行生物信息学比对验证特异性,探针末端修饰后合成并制备基因芯片。使用锚定随机引物扩增细菌基因组DNA,偶联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后扫描检测。对随机PCR及杂交反应等一系列检测条件进行优化。选取16种病原细菌进行芯片特异性验证,使用4种食源性致病菌DNA进行芯片灵敏度检测及重复性评价,制备细菌DNA混合样本和痢疾志贺菌模拟水污染样本对芯片检测效能进行初步考核。结果 9种食源性致病菌获得阳性结果,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102~103pg/μl,芯片重复性变异系数(CV)值<15%,混合样本检测与预期结果一致,最低可检测水样本中痢疾志贺菌的最低浓度为3.54×105cfu/ml。结论初步建立的基于随机引物PCR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为病原细菌高通量筛查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在登革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存在亚中和浓度抗体的条件下,登革病毒可通过Fc受体或补体受体等途径进入靶细胞,进而导致ADE的发生.ADE的发生受病毒和宿主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调节,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的认识,对登革热疫苗以及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登革病毒ADE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山西省运城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2009年7-9月运城地区乙脑发病率及同期气象资料,用SPSS17.0软件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乙脑发病率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结果运城地区乙脑病例多在6月开始出现,7月增多,8月达到高峰,9月减少,10月偶有发生。乙脑发病率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气压等相关,与月温差、月日照、相对湿度、月降雨量无关。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乙脑发病率的气压回归方程,ap1(提前1个月的平均气压)有良好的拟合效果。结论气象因子对乙脑发病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气压拟合模型预测乙脑发病率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CD4和CD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方法以美国BD公司的试剂为参比,用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分别检测616人的CD4/CD3比值和584人的CD8/CD3的比值,用线性回归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CD3FITC/CD4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56,P<0.01),回归方程为y=0.922x 0.0047;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941,P<0.01),回归方程为y=0.9464x 0.0097。结论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艾滋病病人的CD4和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Ⅱ级生物安全柜的防护性能。方法采用安德森采样器采样方法和通过相关仪器,以粘质沙雷菌气溶胶为防护对象进行Ⅱ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评价。结果所评价的36台Ⅱ级生物安全柜下降气流的平均合格率为91.7%,流入气流合格率为43.7%,气流模型合格率为43.9%。人员保护合格率为72.2%,样品保护合格率为88.9%,交叉污染合格率为88.9%。结论所测试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存在较大的气溶胶泄漏风险,对实验操作人员保护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0.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目前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蛋白,它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而引起松弛性麻痹,进而导致生物体死亡,是重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研究BoNT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BoNT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