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8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构建pPICZαA-HSA-sTRAIL真核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sTRAIL基因,然后克隆入pPICZαA载体,构建pPICZαA-sTRAIL质粒,然后将HSA基因克隆入pPICZαA-sTRAIL质粒,构建pPICZαA-HSA-sTRAIL真核表达质粒。重组子均进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最后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PCR方法克隆出目的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PICZαA-HSA-sTRAIL质粒。酶切鉴定、PCR鉴定和DNA测序均证明构建的表达质粒完全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pPICZαA-HSA-sTRAIL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62.
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感染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用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腹腔接种感染小鼠,于感染后7,14,21,28 d分别处死小鼠,采用伯氏考克斯体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小鼠肝、脾、肺组织样本中伯氏考克斯体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感染后28 d内,小鼠肝、脾、肺组织中均检出大量伯氏考克斯体,第7天检出量最高,脾的含量显著高于肝和肺,肝的含量显著高于肺.随着感染时间延长,伯氏考克斯体检出量呈下降趋势,但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则不断升高.结论:伯氏考克斯体新桥株为强毒株,可以引起BALB/c小鼠较长时间的稳定感染;BALB/c小鼠可以用作伯氏考克斯体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63.
1株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保存的一株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定,阐明其与已报道毒株序列的差异.方法:对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编码区进行分段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采用DNA Star软件将分段测序结果拼接得到全长编码区序列.结果与结论:此株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11 322 nt,编码3 774个氨基酸,其中非结构基因长7 539 nt,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NSp4;结构基因全长3 735 nt,编码5种结构蛋白E1,E2,E3,6K和C蛋白.非结构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有48 nt的不翻译连接区.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株病毒与HRsp株的同源性最高,两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6%.此株病毒与HRsp株病毒亲缘性最高,同属于南非-欧洲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并探讨日本脑炎病毒Beijing-1株和登革2型病毒43株对宿主细胞内IFN-α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含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SRE-Luc,通过检测IFN刺激应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 ISRE)活性对病毒感染细胞内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在IFN-α作用下病毒感染细胞内STAT1分子的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在这两种病毒感染状态下宿主细胞内STAT1、JAK1和TYK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细胞在IFN-α作用下,ISR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日本脑炎病毒对宿主细胞内ISRE活性的抑制程度明显强于登革病毒;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脑炎病毒可通过抑制JAK1和TYK2两种激酶的活性,降低STAT1的磷酸化水平,阻碍STAT1的核转运;而登革病毒则只抑制TYK2激酶的活化,降低STAT1的磷酸化及核转运水平.结论: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65.
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对SARS冠状病毒灭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含有抗菌添加剂的复合材料脲醛树脂对SARS冠状病毒的灭活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法,对污染在该抗菌材料表面的SARS冠状病毒灭活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同时,以不含抗菌剂的相同材料作对照。结果,在室温下,含有抗菌剂的脲醛树脂材料对涂抹在其表面的SARS冠状病毒作用4h和8h,病毒滴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48h后病毒滴度降低4个log以上,经传代未见典型细胞病变,说明作用48h后已无存活病毒。而对照组至72h仍有较高的病毒滴度。结论,含有抗菌添加剂的复合材料脲醛树脂对SARS冠状病毒有明显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66.
医用外科口罩细菌气溶胶过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企业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对细菌气溶胶阻留效果。方法采用人工发生细菌气溶胶和定量空气采样方法进行了过滤效率测试。结果2004年国内某企业生产的口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颗粒平均过滤效果达到98%,依照标准规定合格率达到100%。2005年抽检国内5个企业生产的口罩,其中有4个企业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过滤效率合格率达到100%。2006年抽检国内6个企业生产的口罩,只有1个企业生产的口罩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其中有2个企业生产的口罩全部不合格。结论连续检测2004~2006年12个企业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其对细菌气溶胶过滤效率全部达标的企业只有6个;不同企业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7.
用粘质沙雷菌试验评价Ⅱ级生物安全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完善Ⅱ级生物安全柜生物测试的方法,观察两种指示微生物的空气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美国NF-49标准方法,以粘质沙雷菌为指标菌检测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结果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经过porton采样器冲击30 m in,其相对存活率只有37%;而粘质沙雷菌经30 m in冲击,其相对存活率为88%。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经30 m in雾化,其相对存活率为53%;粘质沙雷菌雾化30 m in,其相对存活率为89%。实验环境中粘质沙雷菌本底检测结果菌落数均为0,粘质沙雷菌在自然界空气中不是优势菌株,不会对检测产生干扰。两台生物安全柜在不同风速下防护性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且与该安全柜出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粘质沙雷菌具有良好的雾化和冲击耐受性,受检的安全柜的人员、样品和环境防护作用合格,本研究建立的检测验证方法灵敏性和重复性与美国标准(NF-49)一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χ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χ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69.
正鹦鹉热衣原体(Cps)是一种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的二相型发育周期,可形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原体(EB)和具有繁殖能力的网状体(RB),革兰染色阴性的细菌。Cps归类于衣原体科中的衣原体属,早期Everett等~([1])将其归类为嗜衣原体属,国内虽一直沿用这样的分类体系,但国际衣原体委员会已明确Cps属于衣原体属,同时取消嗜衣原体属分类。Cps可感染人和畜,产生多种临床特征。Cps因为其致病性强,且作  相似文献   
70.
正立克次体是一大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兰阴性。根据第2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立克次体目分为3个科,共16个属。多种立克次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立克次体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排泄物、气溶胶进行传播。由于与媒介生物联系密切,此类传染病通常与战争、贫穷和落后卫生条件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立克次体病在我国已大幅降低。现在,立克次体病是一类新发突发传染病,多种立克次体病如Q热、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