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其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对 86例冠心病 (CHD)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A组 ,55例 )和症状稳定患者 (B组 ,31例 )与非CHD患者 (对照组 ,2 6例 )进行外周血Cpn特异性抗体IgG、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C 反应蛋白 (CRP)水平检测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结果 3组Cpn特异性IgG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78.1 8%、54 .84%和 42 .30 % ;Cpn IgG阳性率、CRP、TNF α、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 ,A组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但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TNF的均值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结论Cpn的感染与激活在ACS的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 ,其致病机制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1994年幽门螺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原。据报道,在发达国家40%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Hp),发展中国家成人Hp感染率高达90%。我国属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高,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各省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相似文献   

3.
樊新霞  姬珊 《临床医学》2003,23(4):46-48
大量研究证实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并与胃腺癌、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Hp病因重要性的增加 ,目前有很多研究致力于Hp的致病因子及发病机制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Hp的定值Hp必须首先定植于人胃粘膜才能进一步发挥其致病作用 ,而人胃内的pH值 ( <2 )及胃的蠕动推进作用均不利于一般细菌在胃粘膜表面停留 ,但Hp却能特异地定植于胃粘膜表面 ,引起寄居部位各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这与Hp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 ,使其Hp具有以下特性。1 1 运动性 :Hp菌体呈螺旋状 ,其…  相似文献   

4.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尽管抗感染药物发展及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其病死率并没有显著下降,普通病房患者和入住ICU 患者的死亡率分别高达12%和40%[1].  相似文献   

5.
1956年,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鳞状细胞病变首次被报道。由于其体外培养困难,直到七十年代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后才得以深入研究。HPV是严格的嗜上皮病毒,主要感染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组织基底细胞,人是其唯一的宿主。目前人们已分离鉴定出100种以上的HPV型别,依据HPV致病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前者以HPV6、11等型别为代表,可引起如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后者以HPV16、18等型别为代表,与癌肿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Ⅳ型分泌系统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编码各种结构性和功能性菌毛蛋白,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开发新药需求紧迫,而Ⅳ型菌毛的蛋白结构可作为临床抗菌治疗的新靶点,对于新药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Ⅳ型分泌系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近年来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致病菌之一,其致病性强,感染率高,传播速度快,耐药性强,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SA可以产生包括各种外毒素、肠毒素、凝集因子、生物膜等在内的多种致病因子,并能够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等不同机制的作用,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环脂肽、糖肽类、消毒剂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本文就SA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借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类临床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有效、快捷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且部分病例往往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增加了临床确诊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通过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提示mNGS这项技术在不明病原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张红  陶婷玉   《护理与康复》2021,20(4):44-45
总结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感染防控,根据病情给予氧疗与机械通气,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随访.4例患者住院治疗14~24 d后康复出院,随访1~3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正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受EV71病毒感染的患者因免疫反应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主要为手、足、口、咽峡等处疱疹和发热、皮疹等轻微症状,但部分婴幼儿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心肌炎等,严重威胁到婴幼儿的健康。因此对EV71致病机制和早期检测的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学者们对EV71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EV71感染检测的主要途径有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各具特色。本文主要对EV71的致病机制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又称Rendu—Osier—Weber病,是一种血管发育畸形和出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各地区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别,目前已经证实了3个基因与该疾病相关,即ALK-1基因、ENG基因和SMAIM基因。  相似文献   

12.
炭疽毒素包括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和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是炭疽芽胞杆菌产生的重要致病因子。ET由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组成,LT由PA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组成。本文从基因、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概述了炭疽毒素各组分在炭疽芽胞杆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式,并阐述了其对炭疽防治措施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中一些致病性支原体,因为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疫苗,广泛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畜牧生产的一个显著问题,引起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气短1 d及发热伴咳嗽、咳痰6 d入院,均出现高热,伴乏力、食欲不振及轻微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皆出现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血钠下降。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叶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充血和肿胀。就诊初期均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误诊时间5~10 d,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等检查并追问病史发现鹦鹉和禽类接触史,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确诊后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常表现为高热和乏力,影像学检查以肺部斑片实变影为主,易出现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和(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9 岁.于2020 年10 月31 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2~3 次/d,呈水样便,无黏液脓血,略感恶心,无明显腹痛,无呕吐.11 月2 日来我院就诊,于发热门诊就诊时体温39.3℃,不伴畏寒?寒战;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查胸部CT(图1)示右肺下叶见多发絮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其内可见...  相似文献   

17.
<正>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类系统疾病的统称,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房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sis 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中有血栓形成或被脱落的静脉血栓所阻塞,阻断局部血流,造成肺组织缺血和坏死。PTE临床较为常见[1],一般多见于肺下叶,右肺多于左肺[2]。PE主要是因血凝块、脂肪等物质阻挡  相似文献   

18.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9):1126-113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遗传因素近年来被众多学者所关注,SLE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这个观点获得了学者们的认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确定多种SLE强关联基因,此外,许多目前作用未知的相关基因也逐渐被发现。本文通过对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进行研究,综述目前SLE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LE多效基因综合致病因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全世界有两千四百万人罹患痴呆,其中60%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个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完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AD的两大核心病理标志是淀粉蛋白斑块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而AD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亟需进一步研究。1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1.1β淀粉蛋白淀粉蛋白瀑布假说始于二十世  相似文献   

20.
李爱华  叶长芸 《疾病监测》2011,26(11):914-919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LM采用多种策略逃逸宿主天然防御屏障,进而侵入宿主细胞并复制生存.本文结合近年来LM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介绍了致病相关毒力因子的分子特点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