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89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2694篇
内科学   917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266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科学   1194篇
综合类   2517篇
预防医学   972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881篇
中国医学   565篇
肿瘤学   30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1013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互表达关系及与淋巴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COX-2、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65.7%(46/70)和42.8%(30/70)。COX-2与VEGF-C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529,P〈0.01)。(2)COX-2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LVD和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雌激素受体状态、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VEGF-C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LVD、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来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从而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OX-2和VEGF-C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2.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43.
癌症介入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8月以来,我院开展了晚期肝癌、胃癌、肺癌、结肠癌、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共收治各类癌症患者3583例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医学模式与烧伤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74岁,头晕6个月入院.TCD示左大脑中动脉流速(MCAFV)66 cm/s,左大脑前动脉流速(ACAFV)176 cm/s,右MCAFV 163 cm/s,右ACAFV 160 cm/s.DSA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95%,右内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约50%,右MCA及分支显影良好.全麻下行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TCD经颞窗监测左MCAFV:颈动脉试阻断前左MCAFV 40 cm/s;单纯试阻断颈内动脉(ICA)时左MCAFV 40 cm/s;试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MCAFV降低至15 cm/s;单纯试阻断颈外动脉(ECA),MCAFV也降低至15 cm/s.采取左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转流MCAFV上升为25 cm/s.术中行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内膜切除.术后语言及肢体活动同术前.术后1周TCD检查见左MCAFV上升至134 cm/s.随访1年头晕症状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46.
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后癫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外伤后癫痫的效果。方法外伤后癫痫患者21例,根据术前致病灶的初步定位和术中皮层脑电及深部电极的监测结果,分别采用以下5种不同的术式:①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②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 多软膜下横切术8例;③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4例;④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⑤胼胝体前部切开 多软膜下横切术 皮层热灼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疗效满意9例(42.9%),显著改善7例(33.3%),良好3例(14.3%),效差1例(4.8%),无改善1例(4.8%)。术后无死亡病例,有8例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但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多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外伤后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7.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有部分难治性病例,内科疗效不佳,容易复发,且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反应多,因为脾脏是ITP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因此脾切除可使血小板数量得以提高,是治疗ITP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a来,我院行脾切除治疗ITP28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抑制是母体成功妊娠必需的,近来研究认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免疫抑制机制中的关键成分。该类细胞是Treg的重要亚群,在体内自然存在,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IL-2Rα(CD2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分子等。在早、中期妊娠,母体全身和蜕膜的CD4^+D25 Treg比率明显增加,通过细胞直接接触的方式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活性及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可能在人类妊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9.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术要点和早期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伴肱骨头脱位的高龄患者,早期手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采用三角肌胸肌间入路,先复位大小结节,确定假体高度,骨水泥固定假体保持30°左右的后倾,大小结节再复位固定,必要时取骨折的肱骨头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6个月,术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人工关节功能,平均为84.4分,90分以上(优)3例,80~89分(满意)7例,70~79分(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3.3%。12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为33.5分,功能方面为25.6分,运动方面为16.5分,解剖重建方面为8.8分。结论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技术以及合理的术后康复等前提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最为显著。但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仍欠满意,需加强对患者术后关节康复训练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4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生理记录仪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左心室功能增强,且Ⅳ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Ⅲ组增强,同时,Ⅲ、Ⅳ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和血清LDH活性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Ⅳ组的心肌凋亡指数低于Ⅱ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Ⅱ组.结论:葛根素促进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表现为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