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2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一起因抽羊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桂林市发生一起因抽羊血引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1岁,某医院检验技师,2007年7月初和8月22日到桂林某屠宰场抽羊血,2007年8月25日发病,当天体温37.3℃,开始自觉乏力,偶有盗汗,左膝关节轻微疼痛,以后体温持续升高,第4天午后达39.3℃,血常规:白细胞4.6×109/L;淋巴细胞46%,按病毒引起的上感发热治疗治疗1周,体温仍未下降(39.3℃),8月31日~9月1日分别抽血做培养,9月6日,血培养阳性,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9月10日入院治疗,入院当天体温高达40.1℃,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为375单位.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持久性及探讨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乙肝双阳性)婴儿的免疫方法。方法:对母亲乙肝双阳性的97例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国产YDV,5μg/次。于免疫后9个月和1—6岁每年各采血1次,用RI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共有12例HBsAg阳性儿,HBsAg阳性率、再感染率和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12.37%(12/97)、3.41%(3/88)和85.44%。免疫后1—6年的抗—HBs(>10IU/L)阳性率分别为83.95%(68/81)、82.86%(58/70)、71.19%(42/59)、64.29%(27/42)、50.00%(13/36)和40.00%(14/35)。结论;国产YDV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6年内仍有较好的阻断效果,但保护性抗体已下降到40%。母亲乙肝双阳性的婴儿3岁半需加强免疫,1岁时对抗—HBs<30IU/L的无、弱应答儿复种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33.
麦浩  叶临湘 《疾病监测》2008,23(1):49-52
目的 通过分析2005-2006年桂林市疫情报告质量和管理配备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适应网络直报和桂林市实际的疫情报告管理策略.方法 应用指标评价和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桂林市网络直报覆盖率为70.75%,59.81%的报告卡来自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从医院诊断到疾控审核的平均时间由2.38 d减少到0.73 d.2006年全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率为3.72%,传染病漏报率为5.93%.网络直报机构专职人员比例为30.41%.结论 运用网络直报系统提高了桂林市疫情报告质量,但仍存在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需采取加强网络直报管理、理顺疫情报告流程和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提高疫情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扩大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辖区内学校直饮水微生物污染情况,为监管机构制定管理政策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评价参照《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检验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结果 2006~2011年共监测1 328份直饮水样品,合格1 151份,合格率为86.67%。在检测1 328份样品中,微生物超标177份,超标率为13.33%。样品中主要超标是菌落总数,最高值达38 000 cfu/mL,平均菌浓度为366 cfu/mL,分别超过标准限值的760倍和7.3倍。结论直饮水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应加强直饮水管理和监测,防控水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对临桂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农村农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为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3 份水质样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 进行检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3 份水样中微生物指标全部超标,不合格率达100%,理化指标中有2 份水样铁锰超标,不合格率为6.1 %.结论 临桂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较严重,应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桂林市2011—2012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VCT人群的情况,提升通过VCT遏制艾滋病传播的能力。方法对2011—2012年桂林市VCT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350名求询者接受了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以20~2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求询者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其次为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者;求询者HIV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12.05%,不同类型求询者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有配偶固定性伴抗体阳性者、男男性行为者、商业异性性行为者、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母亲抗体阳性者、有注射毒品史者。结论桂林市2011—2012年VCT发现了大量的HIV感染者,人群HIV感染率高,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随年龄增加感染率增高,婚内传染不容忽视,应加强VCT推广。  相似文献   
37.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清喜  李文智  秦友燕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32-173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为了解桂林市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因素、范围及对健康的危害,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根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布置,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1监测指标的确定与水质评价标准按照《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将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  相似文献   
38.
两起城乡结合部大专院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了解两起位于城乡结合部大专院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菌株的分离、鉴定、药敏等常规方法。结果:柳州A校和桂林B校分别发生甲型副伤寒病例141例和320例,以学生为主,罹患率分别为7.10%和8.78%;流行时间分别达5个月和3个月,均有两个高峰;柳州A校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桂林B校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为主;两校共从病人的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25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氟哌酸等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在80%~90%以上,但菌株的敏感性普遍比前两年有降低的趋势,强力霉素的敏感率低于40%。结论:学校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是广西近年伤寒、副伤寒爆发疫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而切实改善城乡学校的卫生状况、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以及加强对早期爆发点的处理和传染源的管理等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桂林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起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各类样品562份,检出病原菌126株,总检出率为2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8.2%,蜡样芽孢杆菌为5.5%,变形杆菌为4.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6%,副溶血弧菌为1.1%。各类样品中以病人呕吐物和肛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6%和51.4%;其次是剩余食品,检出率为45.5%。8~10月为高峰。结论2004~2006年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EPEC)为主,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40.
桂林市2008~2011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桂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1年按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采集桂林市市售7类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运用SPSS 18.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331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8份,检出率为17.52%。蔬菜及巴氏杀菌奶样本中未检出。速冻米面食品检出率最高,为36.00%,检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生米面食品检出率高于熟米面食品。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为33.33%,副溶血弧菌占77.78%。生畜肉与生禽肉检出率分别为9.62%和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沙门氏菌为主。即食食品检出率为14.17%,由高到低依次为冰淇淋(50%)、蛋糕(40%)、果汁(30%)和非发酵豆制品(20%),检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沙拉均未检出。食品中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结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卫生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