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从mRNA、蛋白质及细胞水平分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基因的组织差异性表达及多态凋节。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直肠癌组40例、正常人群肠道黏膜20例、正常肝组织10例的UGT 1A 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各组UGT 1A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UGT 1A酶的催化活性。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UGT 1A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周围正常黏膜,而后者低于正常人群肠黏膜组织,正常人群结直肠黏膜中UGT 1A mRNA表达量总体低于肝组织,P〈0.01。结直肠癌组、正常人群结直肠黏膜组织呈现个体差异表达,而肝组织的表达较均质。②癌组织、癌周正常黏膜及正常人群肠道黏膜中UGT 1A各同工酶的表达例数均不相同。③UGT 1A蛋白表达在癌组织显著低于癌周正常组织,后者又低于正常人肠黏膜(P〈0.01),各组蛋白表达量亦各不相同。而肝组织呈均质表达。④癌组织的UGT 1A酶活性低于癌周正常黏膜.而后者的微粒体酶活性低于正常人群肠黏膜微粒体蛋白,P〈0.01。结论①UGT 1A基因位点呈组织差异性表达。②结直肠黏膜上皮UGT 1A基因位点在转录水平及功能水平均存在多态调节,不同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调节炎症、免疫以及细胞分化等多方面作用.PPAR-α可以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结合,促进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活化和代谢,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方对低半乳糖(D-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高、低剂量)组、对照组。在D-gal诱导亚急性衰老的基础上,永久性结扎其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老年慢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健脾补肾活血复方对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中BDNF及VEGF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形态学呈缺血性改变,未见明显梗死灶;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BDNF、VEGF表达明显增加,且治疗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可以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后BDNF及VEGF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补肾填精、扶助正气,以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神经细胞的分化,从而有益于受损的神经元形态和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达到神经再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对糖尿病(DM)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给W 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制成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对照组、氨基胍组(150 mg.kg-1.d-1)和GSPE低、中、高三个剂量组(50、150、450 mg.kg-1.d-1),并作正常对照。常规喂养12 w后取大鼠血清用比色法比较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DM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可以显著升高血清SOD、降低MDA。结论GSPE能够降低DM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具有防治DM慢性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老年情感障碍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皮质醇(Cor)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老年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组)和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患者组应用SSRIs类药物治疗6周,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结果①治疗前,患者组血清MIF、IL-1β、IL-6、Cor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且血清MIF、IL-1β、IL-6、Cor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总分、匹茨堡睡眠指数(PQSI)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血清MIF、IL-6水平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②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评成绩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③患者组睡眠障碍分与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分(r=-0.251,P<0.01)、语言分(r=-0.326,P<0.01)、延迟记忆分(r=-0.296,P<0.01)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分与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分(r=-0.204,P<0.01)、语言分(r=-0.398,P<0.01)、抽象分(r=-0.307,P<0.01)、延迟记忆分(r=-0.236,P<0.05)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期情感障碍患者炎性因子及Cor浓度的升高与抑郁、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而焦虑症状与MIF、IL-6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在老年科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促进BPH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方法 抽取我国23个城市的老年科门诊BPH患者,完成老年科BPH门诊登记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对4001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患者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8.8±5.9)分,中、重度症状患者分别占53.8%和42.0%.并存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63.9%)、冠心病(40.4%)、糖尿病(32.4%)和高脂血症(25.7%).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尿路感染(21.0%)、尿路结石(8.3%)、反复血尿(1.8%)、肾积水(1.7%)和疝气(0.6%).医师采用的诊疗手段中,未进行直肠指诊的占27.2%,未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的占89.5%.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68.1%的患者处方中有a受体阻滞剂,92.9%的处方中有5α还原酶抑制剂,11.8%的处方中有中药和植物制剂,0.4%的处方中有M受体阻滞剂.首次处方中,单药治疗的占51.1%,2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占46.6%.在中重度症状患者中,遵医嘱规律服药的占60.6%,已停药的占13.9%.需要调整处方的原因依次为药物疗效差(23.4%)、不良反应多(5.4%)、价格昂贵(3.5%)、服用不方便(2.9%)等.结论 老年科门诊BPH患者以中重度症状为主,BPH治疗的同时还需考虑并存的疾病和BPH相关并发症;医师需进一步认识直肠指诊和PSA检查的重要性,联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效果显著,长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321例,年龄60~83岁,参考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斑块组)和颈动脉正常对照组,分析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斑块组按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表面光顺度等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随访1年,前瞻性分析各亚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斑块组256例,对照组65例,斑块组TC、LDL-C、尿酸、CRP、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在亚组分析中,年龄、吸烟和糖尿病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CRP、LDL-C、吸烟、糖尿病与颈动脉斑块表面光顺度相关.斑块组46例(18.0%)发生脑血管事件,32例(12.5%)发生心血管事件,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而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表面光顺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颈动脉斑块表面光顺度形态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较狭窄程度更能反应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照Wiggers改良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自股静脉注射FDPM(90.0、45.0、22.5mg.kg-1),1.6-二磷酸果糖(37.5mg.kg-1),硫酸镁(3.4mg.kg-1)及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休克前、休克末、给药后10、、30、60min及回输血后0、30、60min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和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FDPM能够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减少血清中的BUN和Cr含量,同时降低肾脏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性。结论FDPM能够有效的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改善能量代谢,增加ATP酶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葡萄子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血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GSPE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STZ以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对照组(DM1组,n=8)和糖尿病GSPE治疗组(GSPE250?mg/(kg·d),DM2组,n=12),另设2组,正常对照组(C1组,n=10)和正常GSPE治疗组(C2组,n=10)。24周后采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AGEs,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M2组AGEs较DM1组明显降低(t=2.792, P=0.02);DM1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排列紊乱,经GSPE治疗后DM2组明显减轻。结论:GSPE能够抑制STZ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反应,对其心脏超微结构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葡萄子原花青素(GSPE)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E治疗组[GSPE组,GSPE 250mg/(kg·d)],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24周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并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鉴定方法比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 GSPE组AGEs、BUN、SCr水平较DM组降低(P<0.05),GSPE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改善。DM组与C组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点25个,其中蛋白SSP No.1252经鉴定为谷胱甘肽转硫酶Mu亚型(GSTM);GSTM在DM组表达较C组上调,在GSPE组治疗后回调(P<0.05)。结论GSPE可能通过下调GSTM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