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AB0血型不合的供肝肝移植后的临床治疗措施、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原位肝移植的2188例患者中,有16例为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监测此16例患者的血液凝集素效价;术后采用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反应;术中有5例行脾切除.术后观察受者的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及术后存活率.结果 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5%(4/16),半年存活率为75%(12/16),1年存活率为37.5%(6/16).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和胆道并发症1例.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多在紧急状况下实施,患者预后不佳.通过术前及术后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对足月新生儿胃肠起搏细胞,即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在消化道的分布进行探讨,旨在了解ICC在人类胃肠道运动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材料:足月新生儿尸体标本10例,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死于肺炎、脑疝。死亡后半小时内,分别于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胃底、胃小弯、胃大弯、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16个部位,取1cm×05cm大小组织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切片常规脱蜡…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检测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前和术中微转移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定量检测30例血清AFP阳性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及微血管侵犯。结果:30例肝癌肝移植术前与术中肺动脉、外周动脉、外周静脉、门静脉血中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阳性率以及拷贝数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中肿瘤播散组与无肿瘤播散组的微血管侵犯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肿瘤播散组与术前无肿瘤播散组肿瘤分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肿瘤播散组与术中肿瘤无播散组肿瘤分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能够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液中播散肿瘤细胞,并且以肺动脉血阳性率最高;肝移植手术过程可以引起肿瘤细胞播散,且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联合应用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治疗手段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残留结石、复发、反复发作胆管炎并逐渐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移植是治疗此类终末期肝病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在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
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已成为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有效方法[1],其长期存活率达50%~60%。但是,急性肝脏疾病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时,肝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活血承气汤(HXCQ)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家兔小肠及肺组织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家兔模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分析活血承气汤灌胃后不同时段小肠缺血再灌注家兔小肠以及肺组织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应用活血承气汤后小肠缺血再灌注家兔小肠和肺组织NF-κB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应用活血承气中药可显著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及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ROLT)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再次肝移植临床资料,根据所使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分为:①环孢霉素A(CsA) 硫唑嘌呤(Aza) 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②普乐可复(FK506) 骁悉(MMF) 强的松(Pred)免疫抑制方案;③抗IL-2R抗体 普乐可复(FK506) 骁悉(MMF) 甲强龙四联免疫抑制方案;④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⑤改变FK506服药次数的免疫抑制方案。结果99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3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案①为早期2例移植患者,其中1例发生急排;方案②37例患者4例发生急排(10.8%);方案③50例患者5例发生急排(10.0%);方案④9例患者1例发生急排(11.1%);方案⑤1例患者,未发生急排。所有发生急排的病例经加大FK506用量或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再次肝移植术后是一个免疫动态过程,鉴于个体差异性和免疫系统复杂性,不可能采用统一免疫抑制模式,应选择恰当的药物组合,维持适度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88.
原位肝移植7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过去2年内,7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72例次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1例小儿减体肝移植。结果 手术近期死亡18例(25.7%),随访期间死亡14例(26.9%),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3%,肝动脉并发症20%。术后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30例,超过1年者17例,其中肝癌组(31例),有9例术后生存已超过6个月,3例超过1年。结论 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日本《肝癌循证医学诊疗规范》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虹  李俊杰 《肝脏》2008,13(3):243-245
2003-2004年由幕内雅敏为组长,汇集13位负责人、40位医学专家、11个医疗单位,对Medline中1966--2002年间7118篇文献进行筛选、整理、总结,并由日本厚生劳动省资助编撰了《肝癌诊疗规范》。内容涉及预防、诊断与鉴别、手术、化疗、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局部治疗等方面。该规范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建议级别)、回答诊疗疑问、科研线索等特点。  相似文献   
90.
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是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研究结果的不断深入,人类发现诸如白细胞介素2、γ 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免疫抑制功能等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或者功能的紊乱都会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甚至机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