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伴发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 年7 月至2017 年12 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8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相干体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 bre layer,RNFL)厚度评价视功能。根据经校正年龄和性别的OCT 结果标准进行分组,分为AD 视功能正常组和AD 视功能异常组。完成认知功能、神经精神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定。结果:AD 视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5%(n=38)。AD 视功能正常组与AD 视功能异常组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水平及吸烟与否均无显著差异(P>0.05)。AD 视功能异常组MMSE量表的评分低于AD 视功能正常组(P<0.05);右侧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与MMSE 量表的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5)。AD 视功能异常组MoCA 量表的评分低于AD 视功能正常组(P<0.05);右侧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右侧上部二分之一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与MoCA 量表的评分呈正相关(r=0.388、r=0.397,P<0.05)。AD 视功能异常组词语流畅性动物量表的评分显著低于AD 视功能正常组(P<0.01);AD视功能异常组词语流畅性家庭用品量表的评分低于AD视功能正常组(P<0.05)。AD 视功能异常组ADL 量表的评分低于AD 视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AD 视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5%;RNFL 变薄与总体认知功能和语言认知域损害有关,从而大大影响AD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是一种基于文献设计开发的,用于评价膳食对炎症指标影响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工具,目前DII在中国社区老年人中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介绍DII的计算方法 ,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调查研究对象的膳食数据并计算DII。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DII的影响因素。结果促炎倾向组的老年人主食、干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蛋类、水产品、水果、干坚果及种子类、菌菇以及蔬菜摄入量较低,肉类摄入量较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DII为中性和/或促炎性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14倍(95%CI:1.68~5.88);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和大专以上水平的老年人DII为中性和/或促炎性的可能性分别是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的0.37倍(95%CI:0.16~0.86)和0.23倍(95%CI:0.10~0.54);过去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DII为中性和/或促炎性的可能性分别是从不吸烟者的2.23倍(95%CI:1.16~4.27)和2.07倍(95%CI:1.01~4.23);低水平身体活动者DII为中性和/或促炎性的可能性是高水平者的1.98倍(95%CI:1.13~3.53)。结论女性、文化水平低、吸烟和低水平身体活动与DII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4月9日-6月15日间,选取842例上海某社区健康体检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其抑郁状态,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分析发现,抑郁组的MMSE得分下降(P=0.005),表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分析MMSE量表中各个分项的情况,发现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项分别是延迟回忆、视空间知觉和书写能力,抑郁组和正常组在MMSE量表中上述三个方面的得分差异率分别为30%、21%和16%。结论在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常规设置心理健康量表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为必要的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背景 左心房大小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主要关注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而对左心房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相关指标评价创伤性MODS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确诊的创伤性MODS患者5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19~82岁。在确诊MODS的24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mptying fraction,LAT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mptying fraction,LAAEF)和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  相似文献   
46.
背景 我国老年糖尿病人数逐年增加,糖负荷后胰岛功能的变化与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糖尿病高危人群胰岛素功能及其糖负荷后的变化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5-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因血糖异常病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人群,分别使用1 h、2 h血糖和胰岛素乘积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比值评估胰岛功能变化。回顾性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记录终点事件及时间,分析影响该人群15年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并计算2 h胰岛功能变化量对15年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220例老年男性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1.71±7.43)岁。在15年随访中,死亡67例[(78.28±5.95)岁],存活153例[(68.83±6.06)岁]。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舒张压、呼吸系统疾病史、三酰甘油、肌酐、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2 h血糖、2 h胰岛素、2 h胰岛功能变化量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死亡患者的年龄偏大(HR=1.185,95%CI:1.052~1.336),...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 在分析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并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析患者表型及临床特征,提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全国28个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纳入2 269例玫瑰痤疮和2 408例其他面部皮肤病患者,与2017版美国国家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NRSEC)制订的国际诊断标准比较,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均存在面中部持续性红斑(100%)。在1 861例主要表现为面颊部红斑的患者中,1 850例(99.4%)在红斑之前或同时出现阵发性潮红;在1 489例主要表现为鼻或口周部红斑的患者中,仅52例(3.5%)发生阵发性潮红; 342例有肥大增生的患者均在肥大增生改变之前发生持续性红斑。基于以上临床特征提出,面颊部可周期性加重的伴有阵发性潮红的持续性红斑,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对于表现为鼻、口周部持续性红斑的患者,需合并至少1项选择性表型(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肥大增生改变或眼部症状)才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9.6%,接近国际标准100%,特异性为91.9%,而国际标准为73.3%。结论 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有利于增生肥大型玫瑰痤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调查海南省COVID-19疫情期间三亚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现患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10月,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收治于海南省三亚第二方舱医院的COVID-19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焦虑及抑郁的判定及严重程度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569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整体检出率分别为14.9%和55.4%,以轻、中度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已婚者、饮酒及存在既往慢性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情绪(均P<0.05)。已婚者、体力劳动者及独居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出现抑郁情绪的风险较低(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内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患病率高,对高风险人群的不良心理状况应依据高危和诱发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的某单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血压等生理、生化指标。将血压指标按连续变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和分类变量(是否高血压、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16名,其中男性321名(44.8%),女性395名(55.2%),高血压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分别为40.9%(293例)和40.4%(289例)。≥60岁、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腰围增加、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更高(P<0.05)。随着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呈现增高趋势(Ptrend<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 mmHg使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1.4%(95%CI:1.005~1.024);以非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62.9%(95%CI:1.146~2.316),其中,女性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增加106.3%(95%CI:1.242~3.427);以正常血压人群为对照组,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和3级高血压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86.8%(95%CI:1.175~2.946)和84.8%(95%CI:1.098~3.110)和119.6%(95%CI:1.165~4.142);以脉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为对照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56.2%(95%CI:1.049~2.326),其中女性脉压差≥60 mmHg人群的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了73.3%(95%CI:1.007~2.983);以脉压差四分类Q1(≤42 mmHg)人群为对照组,Q3(50~61 mmHg)和Q4(≥62 mmHg)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92.2%(95%CI:1.173~3.149)和95.0%(95%CI:1.147~3.316)。结论血压和脉压差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升高相关联,防控血压和脉压差升高可能是防控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百岁老人中腰围、BMI、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腰围小腿围比值(WCR)与其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全样本调查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002人。使用GDS-15进行抑郁症状相关风险的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人体测量指标与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校正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类型)以及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相关变量后,总人群中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WCR与GDS-15关联的标准β值分别为-0.069、-0.032、0.009、-0.009、-0.099和0.060,其中关于上述β值的检验P值中BMI和小腿围<0.05。随小腿围增加,百岁老人的抑郁症状风险随之降低,OR=0.94(95%CI:0.90~0.98)。而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随着小腿围的减少和WCR的增加,抑郁症状的风险逐步增加,趋势P值分别为0.038和0.042。结论百岁老人中,中心肥胖(腰围、WCR)与外周肥胖(小腿围)对于抑郁症状具有不同关联,百岁女性中小腿围增加是其抑郁症状风险的保护因素,应关注小腿围较低的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