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5篇
  19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儿童感冒常用非处方药,主要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等,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皮炎(皮疹和皮肤瘙痒等)以及肝、肾损害等。本文对1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致成人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2009至2011年本院临床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781株病原菌中的25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主要为痰和支气管灌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占62.3%(157/2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主要分布在ICU 27.8%(70/252)和感染科19.8%(50/2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已经达到41%(30/74)和35%(22/74),敏感性最高的为多粘菌素B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加,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其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并评价局部心肌与肺动脉压力增高时的关系。方法测量18例肺动脉高压(PH组)患者及18例健康者的右室心肌各节段及整体三维斑点应变值。结果 PH组患者整体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面积应变(AS)均减低;LS中,PH组各节段应变值较健康组明显减低;AS及CS中,流入道及流出道各节段应变明显减低。各整体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AS中,各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LS中,除心尖游离壁外余节段应变值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CS中,只有流入道3个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有相关性。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与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晚期肝癌围介入手术期患者生存期的优缺点及互补性。方法收集10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行TACE,术前根据MELD公式计算患者的MELD值,并同时计算CTP评分。应用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并比较MELD、CTP评分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结果采用CTP评分判断患者TACE术前、术后3、6个月生存期的的AUC分别为0.540、0.754、0.889,而采用MELD评分时分别为0.682、0.701、0.801。2种模型判断患者生存时间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判断晚期肝癌短期预后方面,MELD与CTP评分均为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分析目前我国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探讨医院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及对策,规范和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医院生物安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和住院期间不同药物治疗中肝功能的动态演变。方法 根据基线肝功能水平将纳入的615例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225例)和肝功能正常组(390例),动态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法维拉韦、磷酸氯喹、抗生素和银丹解毒颗粒等不同药物对肝功能水平的影响。结果 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从发病到入院的天数、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升高的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浓度和较低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浓度。17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肝功能异常,在入院第7天,抗病毒组患者的ALT和AST浓度明显低于非抗病毒组的患者(P=0.020 和P=0.033)。结论 肝功能异常患者进展为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较高。入院后,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磷酸氯喹显著降低了ALT和AST浓度。本研究未发现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银丹解毒颗粒对肝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明确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主要流行株CC92克隆复合群(CC92)基因组中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分布,并探讨CRAB耐药和毒力的分子特征。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1~7月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分离的33株CRAB分离株,行细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v10.0软件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的质量修整后,开展序列拼接、组装与注释,并进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研究,分析CC92克隆复合群CRAB基因组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分布。 结果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表明,33株CRAB菌株中30株为CC92型克隆复合群(包括ST195、ST208、ST369和ST540),2株为ST229型,1株为国际上未报道新序列型别。以上CRAB中包括大量的耐药基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基因在内的8~18个耐药基因,以及包括编码与侵袭和黏附等毒力功能相关的12种毒力基因。同时,本研究发现CC92克隆复合群,除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以外,还携带了其他非CC92克隆群不具备的耐药基因(如blaOXA-66和blaTEM-1D)和毒力基因(如bauA和bap基因)。此外,在CC92克隆复合群中可能存在大环内脂类耐药基因[msr(E)和mph(E)]、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armA)、链霉素耐药基因(strA、strB)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的重组。 结论CC92克隆复合群的CRAB基因组存在大量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且存在耐药基因重组现象,迫切需要对CRAB进一步开展全基因组水平监测,为临床病原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为HIV/HCV共感染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真实世界数据,提取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医嘱记录,对HIV/HCV共感染者按照抗HCV方案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组(PegIFN组、62例),普通干扰素联合RBV治疗组(IFN组、46例)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组(DAAs组、59例);分析3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收集659例HIV/AIDS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CV感染共计167例,合并感染率为25.34%。HCV基因型别主要为:3b型43例、3a型41例、1b型32例、6a型21例、未分出亚型25例、2a型5例,以3型最多,占50.29%(84/167)。其中经静脉吸毒感染占29.40%(142/483),性传播占14.20%(23/162),其他占14.29%(2/14)。12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42例患者出现虚弱、发热、盗汗、肝硬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正常者56例(56/167、33.53%),肝功能异常者111例(111/167、66.47%),其中12例为肝硬化代偿期,7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HIV/HCV共感染率自2008年的37.25%下降至2018年的15.0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3.190、P < 0.001)。HIV/HCV共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HIV/AIDS患者(t = 7.203、P < 0.001),总胆红素(TBil)(t = 29.101、P < 0.001)、ALT(t = 25.382、P < 0.001)、AST(t = 30.984、P < 0.001)、HIV RNA(t = 9.190、P < 0.001)均显著低于单纯HIV/AID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3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 T淋巴细胞数:F = 4.252、P = 0.016;ALT:F = 125.400、P < 0.001;AST:F = 37.990、P < 0.001)。DAAs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96.61%)高于PegIFN组(77.42%)和IFN组(71.74%);DAAs组患者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ETVR)(96.61%)高于PegIFN组(72.58%)和IFN组(63.04%);DAAs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94.92%)高于PegIFN组(69.35%)和IFN组(6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R:χ2 = 13.011、P = 0.001;ETVR:χ2 = 19.227、P < 0.001;SVR:χ2 = 14.474、P < 0.001)。DAAs组患者乏力、发热、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均低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乏力:χ2 = 6.678、P = 0.035;发热:χ2 = 12.485、P = 0.002;白细胞下降:χ2 = 10.256、P = 0.006;血红蛋白下降:χ2 = 13.962、P = 0.001;血小板下降:χ2 = 11.681、P = 0.003)。 结论HIV/HCV共感染率较高,以HCV基因3型最为常见,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通过静脉吸毒途径传播。DAAs治疗HIV/HCV共感染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恢复,获得更高SVR,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的早期识别。 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川崎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型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 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 结论甲型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超声引导下对95例女性盆腔包块患者进行组织学穿刺活检,将所获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中,89例获得明确的穿刺病理诊断(包括恶性肿瘤81例、良性病变8例),2例提示低分化癌但未获得病理分型,4例未获得病理结果。41例接受手术治疗,穿刺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90.24%(37/41)。1例出现穿刺部位短时间明显疼痛,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方法简单、安全、准确,可适用于不适合手术、但又需要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