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应用3D-STI技术测量30例AAMI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与30例对照组患者非梗死节段应变值相比较,分析各项应变参数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左心室12/17节段的LS减低,10/17节段的RS减低,9/17节段的CS减低,11/17节段的AS减低(P<0.05),主要集中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心尖段,心尖部。病例组GLS、GRS、GCS及GAS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肌梗死节段LS、RS、CS、AS值较非梗死节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LS、RS、CS、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89.2%、79.0%、77.9%、85.3%,特异度分别为65.8%、71.0%、66.9%、92.3%;GLS、GRS、GCS、G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91.2%、74.0%、68.9%、85.3%,特异度分别为71.0%、71.0%、76.9%、93.3%。结论3D-ST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判断梗死心肌与非梗死心肌,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提供新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度矢量成像(X-Strain)技术评价不同程度肺高压(PH)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PH患者(sPAP≥40mmHg,1mmHg=0.133KPa),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PH组及中重度PH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获得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横径(RVD)、右心房横径(RAD)、收缩末期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心室室壁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应变率(LSR),将各参数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重度PH组RVAW、RVED、RAD、MPA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轻度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R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仅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尖段LSR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右室壁基底段、中间段LSR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右心室室壁各节段收缩功能依照PH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Strain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在整体右心室功能出现改变之前敏感反映右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LAD狭窄程度分为:A组(轻度狭窄,狭窄率≤50%)15例、B组(中度狭窄,50%狭窄率75%)19例、C组(重度狭窄,75%≤狭窄率100%)26例,另选健康者30例为D组(对照组,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采用3D-STI软件获得四组受检者LAD供血区域节段心肌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包括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比较四组受检者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心肌应变减低,GLS较轻度狭窄组减低,GLS、GRS、GCS较对照组均减低;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各节段心肌应变及GLS、GRS、GCS均减低。结论 3D-STI可敏感检测不同程度单纯左前降支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HBN)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134例达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水平的患儿作为HBN组,5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室壁和节段的内膜下、中层和外膜下心肌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计算不同部位的心肌整体纵向应变。结果 两组新生儿组内比较左心室整体分层纵向应变(LS)存在相同的梯度特征:内膜下至外膜下呈递减趋势,这一梯度特征同样存在于各节段心肌分层LS(P<0.001);基底段至心尖段心肌呈递增趋势(P<0.001)。与对照组比较,HBN组室壁分层应变参数:室间隔三层心肌均减低(P=0.019, 0.019, 0.023);前壁三层心肌LS均减低,其中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分层应变参数:心尖段三层心肌均减低,其中仅心尖段外膜下心肌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整体应变参数:三层心肌整体应变均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分层应变技术能够量化评价左心室不...  相似文献   

5.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値。方法:尿毒症组(n=45)和健康对照组(n=38)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尿毒症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9,LVEF≥50%)和心功能减退组(n=16,LVEF<50%),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出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退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增大(P<0.01);心肌应变比较,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肌整体LS、CS均明显减低(P<0.01),心功能减退组较心功能正常组应变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二维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能够早期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其中纵向、径向应变较LVEF更早的发现心肌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压力-应变环(PSL)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右室心肌做功情况。方法 选取2021-12至2022-06在荆州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CHF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是否>40 mmHg分为非肺动脉高压组(NPH组)与肺动脉高压组(PH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参数: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等。通过EchoPAC工作站获得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及右室心肌做功参数,包括右室整体做功指数(RVGWI)、右室整体有用功(RVGCW)、右室整体无用功(RVGWW)、右室整体做功效率(RVGWE),并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PH组、PH组RVFAC、S’、TAPSE减低,RVGLS、RVGWI、RVGCW、RVGWE减低,RVGWW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H组比较,PH组RVFAC、S’、TAP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VGLS减低,RVGWI、RVGCW...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及运动速度。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平均值与右室游离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结论:舒张早期应变率与右室游离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方法: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各节段的心肌应变率及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曲线上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结果: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的Esr减低,中段Va增快,心尖段Esr减低、Va增快(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室侧壁局部心肌存在舒张功能减退。应变率成像联合组织速度成像可检出更多舒张功能受损的右室壁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6年2月经CT肺动脉成像(CTP)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120例,依据肺动脉收缩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不同分为轻度组(30mmHg≤PAH40mmHg)、中度组(40mmHg≤PAH60mmHg)、重度组(PAH≥60mmHg)各40例,另取同期门诊查体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侧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PSV)、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与纵向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钠尿肽(BNP)水平,Spearson相关分析PSV、PSS、PSSR与BNP水平间相关性。结果肺栓塞组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各节段PSV、PSS、PSSR水平随肺动脉压升高,呈逐渐减低变化,总组间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最早表现为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PSV、PSS水平下降,基底段PSV、PSS水平升高(P0.05)。随着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PSV、PSS以及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心尖段PSSR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其中,以重度组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各节段PSV、PSS、PSSR水平下降幅度最明显(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浆钠尿肽水平逐渐升高(P0.05)。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PSV、PSS与血浆BNP水平间相关性好。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右心室损伤程度。肺动脉压力越高,右心室纵向心肌收缩能力越差,心肌损伤程度越严重。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纵向收缩峰值应变与血浆钠尿肽水平存在明显相关。血浆钠尿肽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有助于右心室心肌损伤程度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供血冠状动脉有狭窄的心肌节段根据狭窄程度划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50%、50%~75%、 75%)。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检查,获得平台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斜率β,两者乘积A×β及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狭窄组A、A×β、LS无明显改变,β减低(P 0. 05);中度及重度狭窄组的β、A×β、LS均明显减低(P 0. 01);中度狭窄组A值虽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狭窄组A值减低(P 0. 05)。结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异常。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