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3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1.
北京和南京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北京和南京两地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MS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笔者于2005~2006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和南京两地35~70岁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和农村自然村进行横断面调查。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适合中国人群部分,进行诊断和组分分类。结果在入选的6123人中,MS患病粗率为29.6%。年龄标化后的MS患病率北京和南京地区分别为32.6%和21.9%,男女分别为19.5%和33.6%,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8.4%和27.0%。从结果可以看出,M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0.0001),北京居民的MS患病率高于南京居民(P<0.0001),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P=0.0040),女性高于男性(P<0.0001)。结论本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成年人MS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卫生策略迫在眉睫。同时应建立规范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特点的分析,探索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相关的因素。方法通过对石景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过程的动态观察,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该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分布特征和流行特点。结果在石景山区实施了相应的防制措施后,经过一个常见潜伏期有效地遏制了疫情上升趋势,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本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在目前对该病的病原学和传播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尚未完全的情况下,只要我们严格地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完全可以达到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方法在2个街道的生活社区和社会单位及中小学随机抽取不同人群进行了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调查,对目标人群开展了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多数态度和行为有改善,但也有少数项目无明显变化。表明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健康促进对慢性病预防是有效果的。在社区人群中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及健康促进对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态度和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明显,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能够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石景山区奥运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北京市石景山区奥运相关餐饮业中即食食品中大肠菌群及常见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HEC0157H7、变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计数等9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及《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9—1996)进行。结果全年监测辖区内奥运相关餐饮单位共计194户次,共监测食品样品978件,其中监测大肠菌群的样品931件,大肠菌群超过450MPN/100g(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中大肠菌群最高限量)的样品14件,检出率为1.50%,且全年每月大肠菌群超标检出率均低于北京市同期检出率(5.8%~38.1%)。全区监测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食品样品942件,共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5件,总检出率为0.53%,低于北京市同期监测检出率4.6%。结论全区奥运相关餐饮业中即食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在北京市处于较低水平,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及监督力度,预防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奥运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抗病毒治疗新政(发现即治疗)执行后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或未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石景山疾控中心确诊的HIV阳性感染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问题、抗病毒治疗情况、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接受早期治疗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时,把多分类变量设为哑变量,自变量通过逐步前进法加入模型当中,0.05为显著标准。 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122份,其中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有55人(占45.08%),主要原因为认为治疗利大于弊(61.8%);未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67人(占54.92%),主要原因是无法坚持终身服药(26.9%);能够增加HIV感染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保护因素:早期有人建议治疗(OR=0.345, 95%CI:0.185~0.953)、本地户籍(OR=0.156, 95%CI:0.185~0.478)、家人支持(OR=0.436, 95%CI:0.275~0.885)。不利于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因素:工作经常出差(OR=15.825, 95%CI:1.674~155.446),年龄<40岁(OR=2.323, 95%CI:1.123~5.025)。 结论 抗病毒治疗新政(发现即治疗)执行后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主要与正确认识疾病、熟知抗病毒治疗政策、医生主动服务、家人支持相关,提示艾滋病防治机构,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并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宣教,可以促进艾滋病患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其与其它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2005年秋-2006年春,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422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634C/C、-634C/G和-63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8%(666)、42.7%(607)和10.5%(14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540)。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与-634C/C基因型相比,-634C/G基因型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比值比(OR)为1.12(95%可信限:0.88-1.43,p=0.354),-634G/G基因型为1.49(95%可信限:1.02-2.18,p=0.041)。进一步调整其它危险因素后,结果依然如此。交互作用分析发现,-634C/C+C/G携带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强度低于-634G/G携带者,多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发现,-634C/G、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对颈动脉斑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4)。结论白介素-6基因-634G/G基因型携带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全面评估报告质量,针对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报告质量的对策,使报告信息更好地为疾病控制服务,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群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同期体重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们2005年和2010年两次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调查的同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43例,其中男316例,女627例,男性平均年龄为(58.2±8.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59.3±7.5)岁。按照两次调查测定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的4分位数将943例研究对象分为:≤-0.66 mmol/L组(n=239)、-0.67~0.25 mmol/L组(n=233)、0.26~1.24 mmol/L组(n=235)和≥1.25 mmol/L组(n=236)。运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同期的体重变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女性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体重变化百分比、体重指数变化量及其变化百分比、腰围变化量及其变化百分比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173、0.1521、0.1412、0.1228、0.1057,P均0.05),男性均不显著(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调整基线变量因素后,女性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体重变化量及其变化百分比、体重指数变化量及其变化百分比、腰围变化量及其变化百分比均显著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61与0.2916、0.2157与0.3072和0.0532与0.2738,P均0.05),男性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女性血浆抵抗素浓度的变化与同期体重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男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是我国目前常规使用的HIV感染诊断方法 [1-2]。为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HIV抗体检测人群的特点和感染率水平,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国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某职业学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AHC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每例患者感染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异株(coxsackvirus A24 variant,CoxA24v),并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株的VP1全长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某职业学院AHC聚集性病例8天有15例患者发病,检测8例患者眼拭子样本,4例为CoxA24v阳性,共分离获得2株CoxA24v毒株.该2个毒株VP1全长基因序列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9.7%,与北京市2010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印度2007年部分毒株亲缘关系次之.结论 本起疫情由一个CoxA24v病毒链引起,CoxA24v毒株VP1全长基因序列与2010年北京市株及2007年印度部分分离株有较高同源性.应加强AHC症状监测并密切关注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的变异,为防制AHC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