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4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 2011-2012年采集昌平区市售14类共275件食品样品进行10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275件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7株,总检出率为6.18%.生肉类和鲜冻水产品污染最为严重(20.00%),其次是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1.7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6.9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5%,其他致病菌未检出.结论 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是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11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为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提供依据.方法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 730例,发病率为224.63/10万(3 730/1 660 501),病死率为0.05%,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的病例94.13%,发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25,P<0.01),发病数排在前3位的地区是东小口镇、回龙观镇、北七家镇.结论 手足口病是北京市昌平区2011年发病率较高的重点传染病,在流行季节要积极进行宣教,加强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管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手足口病原学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3.
目的及时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方法依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RT-PCR检测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应用一组寡核苷酸引物和双重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呼吸道鼻咽拭子标本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进行定性检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2009年5月18日至11月29日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647份,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214份(阳性检测率为5.87%),7月27日检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9月14-27日阳性检出数最多(112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10~岁、15~岁和20~岁组,发病人群学生占76.62%,97.40%的病例具有发热症状,其次为咳嗽(42.86%)和咽痛(31.17%)等。结论2009年昌平区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以学生为主,发病具有明显年龄、人群差异。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的诊治以及合理制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一起游泳池余氯浓度过高引起卡他性鼻炎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革彬  李晨光 《疾病监测》2005,20(11):598-600
2005年7月4日下午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游泳馆游泳者的电话,反映近1个多月来,相继有20名游泳者在该馆游泳后出现不正常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内发痒,但无发热、头疼等症状,休息一夜后症状消失,症状是在游泳后即出现,时轻时重。为了查找原因,排除存在的其他健康危害因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北京市昌平区18~75岁人群肺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昌平区2 330名18~75岁的常住居民,收集一般情况、行为危险因素、健康状况和居住环境,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肺功能的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2 232人,平均年龄为(43. 8±13. 8)岁,其中男性1 131人(50. 7%),女性1 101人(49. 3%); 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3. 0±1. 2) L、(2. 6±0. 8) L和85. 2%。经多元回归分析,影响FVC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BMI和在家是否烹饪(P均0. 05);影响FEV1的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在家是否烹饪、家中是否有新风系统、近3年内是否装修过(P均0. 05);影响FEV1/FVC的因素为年龄、是否被动吸烟、居住地100 m内是否有交通干道(P均0. 05)。结论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FVC、FEV1越低。同时需降低室内空气污染,远离交通干道,减少被动吸烟,从而避免人群肺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北京市常住居民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房山、海淀、怀柔和东城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样本量通过Kish-Leslie公式计算,根据目标人群各年龄、性别分组的比例,分别在各社区选取相同性别和年龄比例的90份样本进行调查,采用 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量。结果 在369名调查对象中,熟悉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者为12.7%。年龄(OR=0.98)、对气候变暖的态度(OR=0.72)、家庭人均月收入(OR=1.27)、对空气污染的态度(OR=1.59)和低碳生活方式(OR=2.36)等,是影响调查对象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受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家庭收入),对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态度及低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和实施低碳减排的舆论宣传、政策措施时,应考虑纳入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分离自澳大利亚、中国海南地区7株ST562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菌)的同源性,并分析其传播来源。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ST562型类鼻疽伯克菌澳大利亚临床株MSHR5858、中国海南历史菌株350105基因组中Spe Ⅰ限制性酶切片段指纹谱、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指纹(MLVA-4)等遗传特征,并与近年分离的5株海南ST562型临床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Spe Ⅰ酶切)、MLVA-4分子分型结果相比较。同时分析MSHR5858与350105在基因组水平的共线性及同源性。结果 5株海南ST562型临床株的PFGE带型相同(相似度>97%)且与澳大利亚临床株MSHR5858的Spe Ⅰ限制性带型一致;澳洲临床株(MSHR5858)与海南历史菌株(350105)基因组中Spe Ⅰ限制片段数分别为31和34,其中31个片段的长度一致。5株海南ST562临床株的MLVA-4型别各不相同,但HPPH43(MLVA-4指纹谱:10,8,10,8)与MSHR5858(10,8,8,6)在2341 k、1788 k两个位点重复数相同;HK003(11,8,15,7)、HK061(11,8,17,7)与历史菌株350105(11,8,11,8)在此二位点重复数也相同。此外,350105与MSHR5858在基因组水平具有良好共线性,共有基因占绝大部分,提示来源一致。结论 分离的7株ST562型类鼻疽伯克菌(包括中国海南临床分离株、历史菌株及澳大利亚临床分离株)遗传特征一致,且ST562型近年流行株与历史菌株350105可能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8.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吸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 364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昌平区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7.53%,4.79%,16.45%和13.76%,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1%,2.82%,7.36%和9.17%,7d内中小学生二手烟暴露率为70.16%.男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98,33.55,4.39,P值均<0.05).父母有人吸烟、每日零花钱>5元、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好友和任课老师中有人吸烟及电视、录像或电影中有吸烟镜头均为中小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0,0.42,2.88,2.75,14.49,2.53,3.07,P值均<0.01).结论 昌平区中小学生烟草使用情况较为严峻,二手烟暴露较为突出.应加大控烟力度,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区的综合控烟模式.  相似文献   
89.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为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本文就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临床治疗、快速诊断试剂开发进展、疫苗研发进展及手足口病防控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2008年5月4日,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某学校教师电话报告:该学院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咽痛症状。接报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小分队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院自2008年5月1日以来,即有部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