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斌 《职业与健康》2007,23(1):35-35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可通过接种伤害疫苗获得免疫力。伤寒、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3种,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所引起。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病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大体与伤寒相同。笔者现将盈江县2003-2005年两型伤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上游疟疾疫源地的流行特征,为出入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设在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疟疾诊疗点上报的疟疾联防报表中的疟疾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不同疫点的疟疾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媒介蚊虫形态特征,村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卫生服务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的疟疾发病率为513.01/万,流行病原以恶性疟为主,占疟疾病例总数的75.30%(1067/1417),间日疟占23.85%(338/1417),三日疟占0.14%(2/1417),混合感染占0.71%(10/1417);疟疾疫源地按流行程度分为高、中、低3类疫点村,高疫点村(克章村)距中缅边境线直线距离24.30km,中疫点村(卖沙坝村)距边境线10.20km,低疫点村(扎图广村)距边境线0.50km,其中高疫点村的疟疾带虫发病率高达14.14%(28/198),以恶性疟为主要病原,占67.86%(19/28),是重症疟疾的主要病原;在边境森林地带发现的大劣按蚊是野外作业者感染疟疾的高效媒介;从云南省元江县到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21例务工者的疟疾患病率及恶性疟比例均为100%,是出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典型案例;当地村民的防蚊意识和求医条件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为中缅边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主要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989-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德宏州1989-2011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死产相关信息,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同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3006例H1V感染者纳入分析,男性占73.2%,农民占79.1%,48.%已婚有配偶,少数民族占64.5%,68.7%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55962.30人年,死4648人,死亡率为8.31/100人年。死亡率在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起开始持续下降。研究对象白报告发现HIV感染至观察期末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48年,其中,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65年,而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7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以及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显著影响HIV感染者的死亡和生存状态。结论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r德宏州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今后仍需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并针对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加强分类管理和随访,以减少HIV感染者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入组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进行动态队列研究,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共3758人人组治疗,男性占95.8%;以20~39岁为主,占75.8%;农民和无业者占90.4%;少数民族占57.0%;未婚者占35.0%,已婚有配偶者占55.5%;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3.9%.开始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3.93岁;吸食海洛因占96.3%;有40.6%的吸毒者曾经注射吸毒;有21.7%的吸毒者为HIV感染者.美沙酮服药时间最短者不足1个月,最长61个月;首次服药剂量最小为1 ml,最大为330 ml,中位剂量25 ml.截止观察期末,累计退出治疗1798人,在组治疗1960人;入组治疗后1、3、6、9、12、24、36、48和60个月的累积保持率(%)分别为0.919、0.847、0.756、0.690、0.637、0.519、0.417、0.360和0.32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所在治疗点、首次服药年度、婚娴状况、HIV抗体检测结果、首次服药剂量以及最后一次尿检结果与维持治疗保持时间长短有显著关联.结论 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率较高;应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相关咨询和宣传教育、加强家庭或社区支持、给予合适的首次美沙酮剂量、并解决好偷吸毒品的问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dherence to and its determinants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 among heroin addicts in Dehong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09. Methods A dynamic cohor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time of treatment initiation as the time of cohort entry, to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 of adhering to the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iti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to study the determinants of adherence.Results A total of 3758 had been treated. Among them, 95.8% were males, 75.8% aged between 20-39 years, 90.4% were peasants or unemployed, 57.0% were ethnic minorities, 35.0% were single and 55.5% were married with spouses, 43.9% were illiterate or educated at most primary school. The age of first using drugs averaged at 23.93 years. About 96.3% of the study subjects had used heroin and 21.7% were HIV-infected. The minimum time under MMT was less than 1 month and the maximum 61 months. The median methadone dose at first delivery was 25 ml, with the minimum 1 ml and the maximum 330 ml. By the end of the study or observation period, a total of 1798 patients had withdrawn from treatment and 1960 were still under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s of adherence to or still being under the treatment after 1,3,6,9, 12,24, 36,48 and 60 months treatment were 0.919,0.847,0.756, 0.690, 0.637, 0.519, 0.417, 0.360 and 0.321,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indicated that withdraw from the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ocation of the treatment clinics, year of treatment initiation, marital status, HIV infection status, methadone dose of first delivery and the result of last urine test for heroin use. Conclusion MMT attendants in Dehong prefecture had a relatively high withdraw rate and low adherence rate.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provide tailored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to MMT attendants, to provide family and community support, appropriate methadone dose at first delivery, and to better coordinate with local police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年满16周岁且在治疗后90 d内至少有一次随访记录的全部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0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35.8±9.9)岁,61.2%是男性,55.4%为少数民族,已婚或同居者占71.4%,55.0%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75.1%职业为农民;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7.0%;主要治疗方案为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53.9%)和齐多夫定(AZT)+3TC+NVP(33.4%)。基线评估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90 d内,药物不良反应以转氨酶升高(49.0%)、白细胞减少(32.0%)、贫血(23.6%)、消化系统症状(25.8%)和皮疹(10.6%)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长者、少数民族患者、使用含AZT或依非韦伦(EFV)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年龄较长者、汉族、使用含AZT或NVP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较易发生白细胞减少;男性、年龄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使用含d4T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结论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免疫状态和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盈江县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为下阶段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2009年和2010年各100名静脉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好,8个问题均回答正确者占68.0%;2010年最近一个月的共用针具率为17.5%,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46.O%,最近一个月静脉吸毒共用针具行为且性行为时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11%;13.5%的调查对象接受过所有6项针对一般人群的服务。[结论]2010年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需要继续加强推广这些措施,同时扩大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发放服务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并重视重点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计算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率、死亡概率,为研究感染者的生存、死亡及提高其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云南省盈江县1988-2007年3 477例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死亡概率。结果近17年来盈江县HIV/AIDS感染者中,男性2 788例(占80.18%);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30岁组(达75.00%);民族以傣族、景波族居多(各占近36.00%);职业主要是农民比例高达81.59%;未婚1 172例(占33.71%),已婚或同居2 301例(占58.41%)。通过寿命表的分析,感染后五年内死亡概率较大(均大于3.0%)。生存率在感染8年以后降到了80.0%以下。结论 HIV感染后五年内应该是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治疗、关怀的关键点,抗病毒治疗工作及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并完善感染者的干预、随访、管理工作。可探讨建立HIV/AIDS感染者的生存、死亡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病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病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相似文献   
19.
盈江县16年(1990~2005)HIV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HIV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寻找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盈江县1990—2005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咨询、专题调查、个案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盈江县自1990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1992年出现AIDS病人,至2005年已累计发现2151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总数的72、91%,但性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盈江县HIV/AIDS已属高度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对吸毒者、性服务小姐和感染者配偶等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病毒抑制率及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对德宏州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入组、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年龄≥15岁的全部在治患者进行血浆HIV病毒载量(vL)检测及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监测。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4390例,其中3964例(90.3%)参加了本研究,2307例(58.2%)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cells/mm3以上。3169例(79.9%)研究对象血浆VL低于检测下限。其中,瑞丽市、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上、已婚、异性传播、治疗时间>5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cells/mm3的患者中血浆vL低于检测下限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例(10.1%)患者血浆vL≥l000copy/ml,其中353例(87.8%)成功进行了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并有198例(56.1%)检测发现耐药基因突变,以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M非TIs)耐药为主,分别以M184V和K103N突变最为常见。有12例(3.4%)患者存在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基因突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及初始治疗药物组合对耐药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抑制率较高,但在病毒抑制效果不好的患者中耐药比例较高,需继续加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并及时做好血浆vL检测及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