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8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目的 了解湖南省浏阳市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情况,探讨新鲜水果摄入频率与脑卒中发病关联。 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湖南省浏阳市项目点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和随访获得的脑卒中发病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评估新鲜水果摄入频率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 结果 共57 288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浏阳市仅7.38%的研究对象每周有4 d及以上吃新鲜水果 。男性、家庭年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人群新鲜水果摄入频率较低(P<0.001)。2015—2019年共随访观察到2 720例脑卒中发病。增加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对脑卒中的发病有保护作用,与不吃或极少吃新鲜水果相比,每周有4 d及以上吃新鲜水果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8%(HR=0.72,95%CI:0.61~0.85),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5%(HR=0.75,95%CI:0.60~0.94),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51%(HR=0.49,95%CI:0.35~0.76)。 结论 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增加能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浏阳市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情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增加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比较分析5种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有基线外周血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数据的研究对象980人, 计算Horvath时钟、Hannum时钟、DNAm PhenoAge、GrimAge和Li时钟5种甲基化年龄。根据甲基化年龄对实足年龄回归的残差值计算甲基化年龄加速。研究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经BMI和腰围联合定义的体型。心血管代谢因素包括血压、血糖和TC。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与各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的相关性[β值(95%CI)]。结果 GrimAge加速指标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及BMI存在关联。与不吸烟、不饮酒或BMI为18.5~23.9 kg/m2 者相比, 吸烟者(每天吸烟1~14、15~24、≥25支者对应的β值依次为0.71(95%CI:0.57~0.86)、0.88(95%CI:0.73~1.03)、0.99(95%CI:0.81~1.18)、重度饮酒者[每日纯乙醇量≥60 g:0.33(95%CI:0.11~0.55)]、BMI<18.5 kg/m2者[0...  相似文献   
9.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共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成年人的共病流行情况及其长期变化,以及常见的共病模式。方法 本研究纳入参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25 033人,利用研究对象参加2004-2008年基线调查和2013-2014年第二次重复调查时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自报疾病史、现场体格检查及血液样本检测等信息定义了13种慢性病或健康问题,将共病定义为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或健康问题。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描述共病模式。结果 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时的年龄为(51.5±10.1)岁,第二次重复调查时为(59.5±10.2)岁。2次调查平均间隔时间(8.0±0.8)年,共病率由33.5%上升至58.1%,人均患病数由1.15个增加至1.82个,平均每5年增长0.42个患病数。年长者、城市人群、文化程度低者的共病率较高,且患病数量随年龄的增速更快。吸烟及过量饮酒者的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速也更快。该人群中最常见的共病组合为: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冠心病。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共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共病情况在不同地区、文化程度水平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自评健康状况(SRH)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有逻辑错误和信息缺失的个体,最终纳入512 713名研究对象。SRH在基线问卷调查时搜集,包括整体自评健康状况(GSRH)及与同龄人相比自评健康状况(ASRH);死亡事件及原因通过链接到疾病死亡监测系统和国家医保系统获取。采用多因素校正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SRH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性。结果 在平均9.9年的随访时间里,共观测到44 065例死亡事件,其中17 648例死于CVD。与GSRH良好的人相比,GSRH较差的研究对象未来发生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风险效应(HR)值(95%CI)分别是1.84(1.78~1.91)和1.94(1.82~2.06)。与ASRH更好的人相比,ASRH更差的研究对象未来发生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HR值(95%CI)分别是1.75(1.70~1.81)和1.83(1.73~1.92)。两种SRH指标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性在各个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中都保持显著,且SRH越差、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SRH简单易用,SRH越差、个体未来全因死亡/CVD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