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常规内镜技术难以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和凹陷型病变。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外已获广泛应用,可以发现大肠微小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应用腺管开口分型方法可以预测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据此可确定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或分片粘膜剥离术将肿瘤切除,抑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在当前我国的胃肠内镜医疗界,应广泛开展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以早期发现大肠病变,提高我国大肠癌的内镜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 给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后,改为蒸馏水自由饮用10d,如此进行4个循环,每天观察症状。在第1个循环和第4个循环后剖杀小鼠,取出整段结肠行实体显微镜观察及切片组织学研究。结果 所观察的症状、实体显微镜像、组织学病理改变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Ⅴ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微创外科及其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随着腹腔镜治疗器械的开发,首先在妇科相继开展了输卵管绝育术、子宫肌瘤摘除术等多种手术,但未引起普通外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艰难梭菌的方法.方法以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基因3'末端高度保守重复区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同时在同一体系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相同引物分别以大肠杆菌和乳杆菌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比较二者结果.结果从艰难梭菌成功克隆了毒素A基因3'端重复区域960 bp的基因片段及毒素B基因3'端重复区域1851 bp的基因片段,不同来源的菌株出现了相同的2条电泳带,并通过测序鉴定;而对照的大肠杆菌和乳杆菌株无特异电泳带出现.结论从艰难梭菌毒素A、毒素B基因3'末端重复区域克隆的基因片段具有保守性,可以作为基因探针在临床上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直接用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此外,这些基因编码的多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并存在着膜受体结合区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基因工程蛋白质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宇晶  刘思德  姜泊 《广东医学》2003,24(7):680-682
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检查鉴别病变的范围和分离出病变标本在早期癌症的病理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凹陷型微小癌的意义尤为重要。1 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腺管开口的识别1.1 组织学分析腺管开口类型 切除的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脱浆、用卡拉奇苏木精或甲苯基紫染色 ,然后用水浸泡后在立体超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方法分为核染色和胞浆染色 ,前者通常包括应用卡拉奇苏木精或甲苯基紫 ,后者应用亚甲基蓝 ,具体应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目的。与H -E染色相比 ,实体显微镜标本的染色是用细胞核染色方法 ,通过放大内镜检查获得腺管开口类型 ,用…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年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这使得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Hp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348篇论文,分别来自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30余名,列席代表近百名,大会特邀  相似文献   
9.
作者调查了313例青年志愿者胃内HP感染状态与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的关系。通过内镜普查,细菌和病理学诊断发现螺杆菌感染率为58.5%(183/313),淋巴滤泡形成率为28.4%(52/183),通过研究HP的感染量与淋巴滤泡大小证实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并发现淋巴滤泡形成与内镜诊断无关,结合国外的报道提出了淋巴滤泡形成可能是HP感染致胃MALT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4年12月17年间,经手术切除病理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并符合 Dawson 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患者共23例,其中6例为内镜下肠粘膜活检常规病理检查确诊,4例为出现肠套叠或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