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631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09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01.
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YL  Zheng JX  Wang X  Wang Y  Yang JY 《癌症》2002,21(7):768-771
背景与目的: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酶激活在肺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用于肺癌小标本研究尚不多。本实验旨在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和TRAP-PCR-银染法检测66例纤维支 管镜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对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56例肺癌纤支镜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测定,阳性检出率为78.6%(44/56),高于细胞学检查阳性率46.4%(26/56)(P<0.005),两者联合实验诊断肺癌敏感性93.7%。中央型肺癌纤支镜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2.5%(33/40),高于周围型68.8%(11/16),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定性法测定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定量法相近,但发现定量法检测ΔA值较低的定性检测为弱阳性,条带较少,且条带不清晰。结论:端粒酶活性是肺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与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急诊治疗指端伤体会。方法对我院急诊治疗115例指端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例患者术后随访1.5~6个月,根据伤指恢复程度分级,优良率达95.7%。结论急诊指端伤较多,治疗上根据指端伤缺损的程度分为四度,可选择不同的术式,在方法选择上还必需综合考虑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技术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白细胞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蒋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57-3459
目的研究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供者血液有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输血反应的比较。方法取充分混匀的过滤前、后血袋内血样各3mL。分别用库尔特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则用人工镜下计数,同时观察临床是否出现输血反应。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同时计算出红细胞回收卒、白细胞去除率及血小板去除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8.4%,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99.1%,血小板去除率平均为96.3%,过滤后血红蛋白过较滤前平均降0.94g/L。红细胞回收率与白细胞去除率、血小板去除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3(P〉0.05)和0.139(P〉0.05),差异均无相关性。滤白细胞组与未滤白细胞组的输血反应率用x^2检验(x^2=76.1〉x0.012=6.63,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医院输血去除白细胞是安全输血的有效途经和措施,是防止医院输血后感染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技术,应作为常规项目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105.
西尼地平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西尼地平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肉桂醇为原料,经酯化、氨化和缩合-环合而得。结果所得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总收率57.3%。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简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TNF-α/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取SD大鼠9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胰腺炎(P)组、丹参治疗(T)组,并另设对照组(C)组,每组32只,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变化,同时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ANP发生时TNF-α/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相对平衡-降低的模式;丹参可下调TNF-α/IL-10比值,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节TNF-α、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利培酮对Tourette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Tourett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数字划销测验的净分和失误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的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的测查。结果利培酮组疗后所有认知测查结果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氟哌绽醇组疗后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视觉记忆、视觉记忆(延迟),净分和失误率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疗后利培酮组的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逻辑记忆(延迟)、正确反应数、非持续错误数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9.07±1.28vs8.07±1.20,9.10±1.47vs7.37±1.52,8.70±1.21vs7.30±1.34,8.53±0.97vs7.73±1.53,13.40±4.39vs10.50±3.18,P<0.01或P<0.05)。结论利培酮对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氟哌啶醇对其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8.
改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 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大学医学院利用综合大学优势,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形态学、机能学、预防医学以及统计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学生进入临床课学习之前成功地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这一举措完善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课的学习,同时改变了临床医学专业缺乏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的历史。但是,在设计实验体系的评价、定位以及带教师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9.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亚平  肖德生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1-44,T002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以及地塞米松对其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4只小鼠随机分成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1mg/(kg·12h) ]+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生理盐水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反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有少量E选择素表达 [(13 7± 2 7) %]。生理盐水组 [(13 5± 5 6 ) %]与空白对照组E选择素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内毒素组注射后E选择素表达在第 1天 [(31 8± 10 5 ) %]、第 2天 [(2 6 8± 9 6 ) %]明显增多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注射后第 3天 [(15 7± 9 9) %]恢复正常 (P >0 0 5 ) ;注射后 3d内E选择素表达呈进行性下降 (F =4 0 8,P <0 0 5 )。地塞米松 +内毒素组于注射后第 1天和第 2天E选择素表达与内毒素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 ,分别为 (13 0± 12 4 ) %、(8 8±6 0 ) %(P略 >0 0 5 ,P <0 0 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同时脑组织炎症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增加 ;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0.
新辅助化疗对提高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手术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3 8例ⅢA 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 (19例 )和单独手术组 (19例 )。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确诊后即接受 2个周期的全身化疗 ,然后手术。单独手术组患者确诊后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 42 .1% ,化疗的毒副作用较轻 ,患者可以耐受。新辅助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 94.7% ,手术完全性切除率 5 7.9% ,明显高于单独手术组患者 (P <0 .0 5 ) ,其手术切除率和完全性切除率分别为 78.9%和 3 6.8%。新辅助化疗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Ⅲ A 期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完全性切除率。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