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HERG(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编码的钾通道介导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IKr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IKr的减弱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导致长QT综合征(LQTS).HERG突变和HERG钾通道的药物性阻滞是LQTS的常见原因之一.心脏HERG钾通道功能受众多因素的调控,该通道的磷酸化是重要的调控因素之一.现有报道证实HERG钾通道的调节由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 A、C和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Src等)介导完成.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内皮机制.方法 12只高胆固醇血症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反搏组.反搏36小时后,取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收集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蛋白组学检测.结果 主动脉大体苏丹Ⅲ染色及冠状动脉HE染色示高脂组斑块形成较反搏组多,反搏组斑块/内膜面积比显著少于高脂组(1.27%±0.35%比7.83%±2.39%,P<0.05).扫描电镜示高脂对照组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破坏脱落,有较多血小板黏附;反搏组内皮细胞较完整,沿血流方向梭形排列,血小板黏附较少.透射电镜示高脂对照组内皮细胞变性凋亡脱落显著,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积聚,平滑肌细胞呈合成型改变,大量增生并向内膜移行;而反搏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反搏组内皮细胞检测到8种高表达的蛋白质.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修复高胆固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我同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10年的发展历程.方法 根据参加注册医院提供的资料,对1998年至2007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998年至2007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病例数快速增加,从1998年的11例增至2007年的2620例.10年里患者年龄、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的比例、合并基础疾病及在心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增加.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是环肺静脉消融术和节段性肺静脉消融术.消融能源主要为射频.标测系统发展迅速,Carto应用广泛.消融总成功率为77.1%,复发率为22.9%.对成功率和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明显减少,但抗凝治疗加强.并发症发生率为5.3%,主要是皮下血肿和心脏压塞,严重并发症心房食管瘘仅1例.结论 建议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医院,可以将经导管消融作为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ACE2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差异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95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300 mg/d,进行为期8周的降压治疗,用PCR-RFLP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按性别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降压效果。结果经过8周厄贝沙坦治疗,各亚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等位基因的男性患者服药后的SBP下降幅度高于G等位基因组,DBP下降幅度低于G等位基因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女性患者中,GA基因型的患者服药后,SBP及DBP下降的幅度均大于GG,AA基因型的患者,但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没有发现ACE2基因型与ARB降压疗效相关,其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A)联合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实时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777例有效病例资料,分析其成功率和复发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平均(6.7±3.7)个月的随访期间,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为81.2%,复发率为18.8%.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88%,持续性房颤成功率为79.5%.消融术成功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消融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9%,其中穿刺部位血肿4例,动静脉瘘2例,心脏压塞1例.结论 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对于持续性房颤,其优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6.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膜部瘤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室间隔膜部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患者进行小腰大边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术中左心室造影,根据瘤体形态分为4种类型,选择4~14mm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予以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68例采用小腰大边封堵器进行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成功率94%(62/68)。术后24h复查超声心动图,8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年复查残余分流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时右心室流出道(RVOT)血流速度降低,心/胸比例(C/T)、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均有下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升高(P0.01)。9例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室间隔膜部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使用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126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资料,着重比较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根据使用的造影剂将患者分为低渗造影剂(LOCM)组,86例;等渗造影剂(IOCM)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变化、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差值[6.4(38.5)vs.6.0(48.9),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值[0.9(9.7)vs.0.9(8.8),P0.05]的均值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24.4%vs.25.0%,P=0.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种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78.
目的鉴定HERG钾通道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一步研究该相互作用蛋白对HERG钾通道的功能调控。方法 (1)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含有HERG氨基末端的诱饵载体,将转染有诱饵载体的酵母菌AH109与预转染有人类cDNA文库的Y187酵母菌进行双杂交,初步筛选出HERG的相互作用蛋白;(2)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一步验证酵母双杂交所筛选蛋白与HERG之间的相互作用;(3)GSTpull-down分析:应用GST-HERGT-NT融合蛋白和谷光苷肽-琼脂糖4B小球从大鼠心肌裂解物中沉淀蛋白质,应用抗PTPN12抗体对沉淀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应用抗PTPN12和抗HERG的抗体和荧光标记二抗显示PTPN12及HERG的亚细胞定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1)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2(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12,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存在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抗HERG的抗体能够沉淀HERG和PTPN12复合物;(3)GSTpull-down分析发现GST-HERG-NT能够将PTPN12沉淀,而GST蛋白则不能沉淀PTPN12;(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发现PTPN12和HERG两个蛋白共定位的地方主要出现在细胞膜。结论 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HERG通道特性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和LQTS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男性,79女性)RAAS激素水平,包括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II(AT-II)和醛固酮(ALD)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按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分组。分析其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RAAS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PRA和AT-II水平无关,但与血浆ALD水平相关,TT和CT基因型者的血浆ALD水平要高于CC基因型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36or0.61±0.35versus0.42±0.23nmol/L,P=0.036)。结论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血浆ALD水平相关,提示该多态性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血浆ALD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80.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竹君  周颖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38-2039
目的:旨在研究阿托伐他汀降脂以外的作用--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尿酸的影响及与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GF-β1、IL-6、24 h尿蛋白、肌酐、尿酸、血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TGF-β1、IL-6、尿蛋白、尿酸及肌酐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12、24周后,TGF-β1、IL-6、尿蛋白明显下降,12周和24周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周与6、12周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但6周与治疗前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肾病的蛋白尿,该作用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降低炎症因子TGF-β1、IL-6的抗炎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