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9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87篇
  3篇
中国医学   62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建立复方白芍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白芍、泽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浓度在33.35~333.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1.35%,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复方白芍颗粒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血清钙调节蛋白-2(calmodulin-2,CAM-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0只)、模型组(60只)、芪白平肺胶囊预防组(芪预组,40只)、芪白平肺胶囊治疗组(芪治组,40只)、尼可地尔预防组(尼预组,40只)、尼可地尔治疗组(尼治组,40只).采用连续4周的强迫游泳、烟熏和低氧应激的复合方法复制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在实验第4周、第8周、第12周各处死20只大鼠,检测血清CAM-2和VEGF水平;芪预组和尼预组均在模型复制同时预防性给药4周,分别在实验第4周、第8周各处死20只大鼠,检测血清CAM-2和VEGF水平;芪治组和尼治组均在模型复制结束后连续给药4周,分别在实验第8周、第12周各处死20只大鼠,检测血清CAM-2和VEGF水平.结果 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大鼠血清CAM-2和VEGF水平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第4周、第8周、第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CAM-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同时间模型组比较,尼预组和芪预组大鼠血清CAM-2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间尼预组比较,芪预组CAM-2水平显著升高(P<0.05),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同一时间模型组比较,芪治组和尼治组大鼠血清CAM-2水平显著升高(P<0.05),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实验第12周,芪治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尼治组(P<0.05).结论 芪白平肺胶囊和尼可地尔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均可调节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血清CAM-2和VEGF的异常,芪白平肺胶囊的远期效应优于尼可地尔.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测定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方法 采用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考察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结果 当0.2 mL酶液、20 mmol/L pNPG 0.2 mL、0.6 mL pH值为4.0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在温度为50 ℃的水浴中反应45 min时,酶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对亳菊花的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30~50 ℃时,随着温度升高,酶活力有上升趋势,其热稳定性较好;pH值在3.2~5.4之间时,相对酶活性均在80%以上;酶在4 ℃下的保存稳定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所测定的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及酶学性质可为亳菊花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术后常规抑酶、抑酸、抗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发热和黄疸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血淀粉酶(AMY)、血清胆石形成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鼻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能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和提高胆汁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术后胆总管炎症、促进肝功能早日恢复、降低术后淀粉酶和增加胆汁引流量,防治术后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肾损伤的代谢组学影响,探讨肝豆灵的肾脏排铜机制。方法〓实验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肝豆灵组。造模结束后,以TUNEL法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大鼠肾组织小分子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苯丙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肌苷、天冬氨酸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肝豆灵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苯丙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肌苷、天冬氨酸含量升高。结论〓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支链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的调节;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调节肾脏氨的代谢。  相似文献   
57.
医院获得性感染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制约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而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1]。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2]。重症监护病房(IC U )是临床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的重要单元,由于救治对象和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常需采取的侵入性诊疗操作, IC U院内感染的形势更为严峻。既往研究表明, 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3],尤其是IC U 护理员,由于工作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手卫生培训,IC U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容易被忽略,是手卫生执行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IC U 护理员手卫生管理,对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本院IC U 护理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在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对医院IC U护理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取大鼠5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先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四周,一次性给糖尿病模型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造模成功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DJC高)、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DTC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连续灌胃8周,测定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留取肾脏观察病理形态,称肾重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的病理形态改变,予丹蛭降糖胶囊后,受损的肾脏组织有明显的恢复。其降糖疗效是肯定的,模型组大鼠血糖较正常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1),而丹蛭高、低组大鼠的血糖与模型组大鼠血糖比较显著降低(P<0.01),疗效与吡格列酮组相近。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控制是明确的,造模后,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漏出明显增多(P<0.01),灌胃后,丹蛭高、低组与模型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有效逆转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有降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漏出,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早期肾重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仅观察组术后服用独活寄生汤,对比观测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差异。结果 各时点两组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均显著上升(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均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腰痛程度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腰痛程度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丹蛭降糖胶囊的化学成分、对应作用靶标及靶标基因。通过GeneCards获取糖尿病相关靶点,将复方活性成分靶点和糖尿病靶点构建韦恩图,以寻找交集靶点,获得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筛选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网站建立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借助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作用于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有25个,相关靶基因76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共涉及1 702条生物学过程和149条信号通路。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可能通过对AGE-RAGE、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细胞的凋亡与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