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获得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调节G1细胞周期各种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抗cyclinD1和CDK4的单克隆抗体对10例下沉食管和50例食管鳞状上皮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yclinD1和CDK4在正常食管上皮呈现较低水平的表达,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则过表达。27/50食管鳞状上皮癌ycyclinD1染色阳性,其中8例强阳性,12例只表达CDK4,11例只表达cyclinD1,14例既表达c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吸入氧浓度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3组(n = 10)。Ⅰ组(吸空气),Ⅱ组(吸体积分数为30%O2),Ⅲ组(吸体积分数比为50% O2),术中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3组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脐带血血清S100B浓度、乳酸值、血气的变化,取胎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体视学的方法对绒毛微血管体视学进行研究。 【结果】 3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3组新生儿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aCO2、PaO2、Hct、Hb、脐带血血清S100B浓度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Ⅲ组脐血乳酸值与Ⅰ、Ⅱ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胎盘绒毛微血管的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Ⅲ组与Ⅰ、Ⅱ组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中,围术期吸体积分数为30%和50%的氧组与空气组相比都能增加产妇及新生儿的氧含量,从而证明了产妇吸氧的必要性,通过3组乳酸值和胎盘体积密度的比较,围术期吸体积分数比为50%的氧浓度略优于吸30%的氧浓度,但是考虑到有氧自由基的损伤,故推荐围术期吸入30%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热休克蛋白40(heat shocking protein,Hsp 40)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了45份卵巢上皮性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2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Hsp 40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 40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强度及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25.0%、2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sp 40蛋白表达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远处转移及有无残余灶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分析显示Hsp 40蛋白表达阴性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显示残余病灶的大小单独进入Cox模型,而Hsp 40蛋白表达并不影响预后.结论:Hsp40蛋白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OPN及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survivin的表达,以探讨OPN和survivin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OPN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和67.4%(31/46),OP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67.4%(31/4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且两者在前列腺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OPN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在前列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5.
瘢痕性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性纤维,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形态特征.[方法]喉部分切除术后瘢痕性喉狭窄13例患者的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5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复合染色,及Ⅰ、Ⅲ型胶原苦味酸一天狼猩红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和计算.[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含量(0.178±0.066)较正常声带中弹性纤维含量(0.374±0.055)明显减少(P<0.001);喉狭窄瘢痕组织Ⅰ型胶原的含量(0.382±0.199)较正常声带中Ⅰ型胶原含量(0.147±0.073)增加明显(P<0.05);喉狭窄瘢痕组织Ⅰ型/Ⅲ型比值(3.98±0.88)较正常声带组织(1.01±0.37)大(P<0.001).[结论]弹性纤维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形态特征和含量改变可能是导致喉部分切除术后瘢痕性喉狭窄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6.
人胃癌移植瘤演进过程中肥大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与肿瘤演进的关系。方法 :将冻存的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 80 3细胞悬液先在裸小鼠皮下接种成瘤 ,瘤直径 1cm时取完整瘤组织块再分别接种到裸小鼠的皮下、胃壁上至成瘤。分早 (2 0d以内 )、中 (2 0~ 4 0d)、晚 (40d以上 )三期观察皮下和胃壁移植肿瘤的侵袭转移情况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结果 :皮下、胃壁移植瘤都只在晚期才出现转移 ,皮下组肺转移率 57 1%(4/ 7) ,胃壁组肺、肝、胃周淋巴结转移率皆为 50 0 %(3/ 6 ) ,并广泛扩散至肠、脾、肝、肾等处。正常皮下组织和皮下移植瘤早、中、晚三期肥大细胞数目分别为 18.77± 8.6 0 ,4 .30± 5.4 9,5.50± 3.86和 2 .6 7± 2 .2 8,正常胃壁和胃壁移植瘤早、中、晚三期肥大细胞数目分别为 12 .6 3± 4 .4 7,6 .0 3± 3.11,3.59± 1.6 9和 1.97± 2 .13,两组肥大细胞数目基本上为依次递减(P <0 .0 1)。结论 :肥大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MVD)与人骨巨细胞瘤 (GCT)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0例人骨巨细胞瘤中VEGF蛋白、CD34的表达 ,以对VEGF、MVD与GCT的临床分期 (Enneking’s分期 )、病理分级 (Jaffe分级 )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 40例GCT中 ,无论是梭形的基质细胞 ,还是多核巨细胞均有表达 ,Ⅲ期的骨巨细胞瘤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第Ⅰ/Ⅱ期的GCT ;VEGF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40例GCT ,C434均有所表达 ,但表达的差异很大 ,其MVD从 3 4- 10 0不等。Ⅲ期的骨巨细胞瘤MVD明显高于第Ⅰ/Ⅱ期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Ⅲ级的GCT与第Ⅰ/Ⅱ级GCT的MVD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VEGF与MVD之间 ,VEGF在单核细胞、多核细胞中表达较高者 ,其MVD均值较高 ;反之 ,则MVD均值较低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MVD均与临床分期有关 ,而与病理分级无关。VEGF、MVD可作为人骨巨细胞瘤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8.
现阶段我国的特殊国情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使得病床数迅猛增加,病理医生缺口巨大。许多医学院校根据市场及医疗需求开设了本科或硕士层次的临床病理学专业,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实训基地,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病理学实训基地是开展病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南方医科大学根据临床病理学专业及其他专业设置的需求,联合学校、医院、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共建涵盖“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的一体化的“校院企”病理学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本院2006年收治的65例乳腺癌女患者的病理标本CD44v6表达,并评价肿瘤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情况。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CD44v6呈阳性反应有53例,占81.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D44v6阳性率(90.9%)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CD44v6阳性率(61.9%)(P〈0.01);Ki-67表达阳性患者其CD44v6阳性率为76.9%,Ki-67表达阴性患者无CD44v6阳性表达(P〈0.01);CD44v6表达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OR=1.604)和Ki-67表达(OR=2.800)是CD44v6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腋窝淋巴转移情况及Ki-67表达情况密切相关,CD44v6是检测乳腺癌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0.
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建立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在淋巴瘤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有效临床治疗的药理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对淋巴瘤各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