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4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氧化氮是在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下生成的。三种不同的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各不相同,通过对一氧化氮合酶的干预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策略。现就国内外在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2.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CH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180例老年CHF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180例老年CHF患者分成3组:认知功能正常组(n=44)、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n=75)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SMI)组(n=61)。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点。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或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CHF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75.6%(136/180)。与正常组相比,MCI组和SMI组中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Ⅲ级者显著增加(21.33%vs 47.54%vs 13.64%,P0.05),SMI组中女性患者(38.64%vs 55.74%)、高中以下学历者(13.64%vs 36.07%)及血糖值[(5.10±0.74)vs(5.88±2.38)mmol/L]显著增加(P0.05),而血红蛋白值显著降低[(131.50±15.89)vs(122.80±15.61)g/L,P0.05]。与MCI组相比,SMI组中NYHAⅢ级者(21.33%vs 47.54%)、女性患者(32.00%vs 55.74%)及高中以下学历者(17.33%vs 36.07%)显著增多(P0.05)。SMI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正常组和MCI组[(61.72±7.81)%vs(64.89±6.58)%vs(64.07±5.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YHAⅢ级(95%CI:1.21~13.61)和血红蛋白值低下(95%CI:0.94~0.99)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YHAⅢ级(95%CI:1.73~21.98)、血红蛋白值低下(95%CI:0.93~0.99)、女性(95%CI:0.15~0.96)、高中以下学历(95%CI:1.36~13.76)和低LVEF(95%CI:1.00~1.15)是S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CHF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女性较多、受教育年限较短、心功能分级差、血糖偏高、血红蛋白值及LVEF偏低。  相似文献   
32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降低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生理学检测,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C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将FFR 0.8的患者根据CFR 2与CFR≥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FFR 0.8且CFR 2的患者,根据IMR≥23与IMR 23再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研究从完成冠状动脉内生理学检测的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共入选FFR 0.8的患者52例,其中CFR 2组19例(36.5%)。CFR 2组高血压病(89.5%比42.4%,P 0.001)、糖尿病(52.6%比18.2%,P=0.011)、吸烟(36.8%比9.0%,P=0.031)和右冠状动脉比例(57.9%比15.2%,P=0.002)、IMR[(26.7±3.7)比(17.3±5.0),P 0.001]明显高于CFR≥2组。IMR≥23亚组血清C反应蛋白[(8.37±1.67)mg/L比(3.85±1.01)mg/L,P 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3.94±0.87)比(2.04±0.43),P 0.001]明显高于IMR 23亚组。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FR降低更常见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评估时更常见、易合并IMR升高。  相似文献   
324.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5.
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倾斜试验中,用硝酸甘油进行激发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诊断价值,并通过观察VVS患者晕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变化,以探讨VVS的发病机制。方法:55例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晕厥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行直立倾斜试验,倾斜75°持续45min,阴性者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倾斜至75°持续20min,观察有无阳性反应。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病例组55例中32例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58.2%),8例于基础倾斜试验阶段出现阳性反应,24例于硝酸甘油激发后出现阳性反应;32例中,血管抑制型(VD型)21例,心脏抑制型(CI)5例,混合型(MX)6例。对照组20例中4例出现阳性反应。病例组中CI型患者倾斜后心率上升,达高峰后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发生晕厥,血压也略下降;MX型患者晕厥时心率及血压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VD型患者晕厥时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心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百分比小于CI型及MX型(P<0.05)。倾斜后阳性者低频标化植(LFnorm)增高,高频标化值(HFnorm)下降,低高频比值(LF/HF)增高,晕厥前LFnorm及LF/HF达到最大值,HFnorm达到最低值,晕厥时LFnorm及LF/HF显著下降,HFnorm增加。结论:硝酸甘油激发能增加倾斜试验的阳性率,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交感活性迅速减退,迷走神经兴奋)为晕厥产生的主要机制,并在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26.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逐渐成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式。但PCI术后可能并发脑卒中,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极为严重,危及生命,存活者也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不全失语等。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7.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组织的炎性损伤,病因较多,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心肌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变化较大。目前,心肌炎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但这些检查灵敏度有限,特异性低,对儿童心肌炎的危险分层价值有限。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够早期发现心肌病理改变,已成为评价心肌充血渗出、坏死、纤维瘢痕和心肌活性等改变的金标准,CMR表现与心功能恶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因此,合理应用CMR有助于心肌炎患儿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探讨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 MHT)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8例MHT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下肾组织形态特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IgG、IgA、FRA、IgM、C3、Clq蛋白的沉积强度及沉积部位,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43例(74%),女性患者15例(26%),患者年龄为(36.0±1.3)岁。58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2 683.98±2 049.39) mg,血肌酐平均值为(260.19±192.62)μmol/L。肾活检病理检测发现病变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部分病例(36%)有IgA肾病。结论 MHT肾损伤以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为特点,确诊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测有血管内皮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