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张昌禧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是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笔者有幸成为张师的学术继承人,亲聆教诲,兹试将其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等范畴。目前西医首选抗组胺药物治疗,但其仅能控制症状,远期疗效欠佳,且停药复发率较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可通过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内治法有经典方剂玉屏风散、消风散、当归饮子和桂枝汤;外治法有针灸、脐疗、自血疗法、中药熏蒸等。笔者对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相关临床文献进行概述,以期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潘岚  黄坚  平进 《新中医》2020,52(11):173-175
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护理7 d、14 d及出院时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不良情绪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护理7 d、14 d和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2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均较护理前改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总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缓解了疼痛感受,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65.
<正>脊柱是贯穿整个身体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部位,脊柱部位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患者通常无法正常自理。由于各种伤害性刺激,使机体内外出现疼痛的不愉快情绪体验。疼痛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不适症之一,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1,2])。由于手术操作、创伤、局部炎症因子、脊髓神经受压等因素,会导致脊柱外科患者的疼痛。长期处于脊柱疼痛的患者,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因此要高度重视脊柱外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为探究疼痛护理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特选取我院9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摘要: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13年间295例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80例术后体温高于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除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其中门脾静脉血栓形成35例,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20例,左膈下感染7例,肺炎、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术后胰尾部脓肿、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各3例,食管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1例。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有关(P<0.01),与术式无关(P>0.0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无关(P>0.05)。结论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或感染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67.
简版: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m。中医学无多系统萎缩之病名,根掘其发病特点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可依“痿证”,q论治。胡浩宇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报道一例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通过全身体检、抗核抗体检查、骨髓形态学检查和白血病免疫分型进行等诊断。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此病白塞氏病是以血管炎为基础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一种以口腔反复溃疡、生殖器溃疡和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三联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除常见复发性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外,关节、大、中血管也可受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坏。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皮肤、黏膜的改变,如齿龈增生、肿胀、出血、溃疡及坏死,其皮肤损坏可表现为丘疹、结节、肿块等。结果 该病例符合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特点。结论 本文报道了一例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为临床及时作出诊断提供依据,避免造成误诊漏诊,有助于患者早日治疗。  相似文献   
69.
正由于跟骨开放性骨折或者跟骨骨折手术后引起的创伤性跟骨骨髓炎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1])。创伤性骨髓炎会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持续治疗,会对临床医疗资源造成浪费~([2])。笔者采用五味消毒饮结合手术一期治疗创伤性跟骨骨髓炎,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0例,通过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以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泌尿系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0例伴发泌尿系感染,感染率为16.7%;7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56.9%,革兰阳性菌34株,占33.3%,真菌10株,占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肿瘤相关肾病、低蛋白血症及透析龄等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合并高血压肾病等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较多,其中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合并高血压肾病等,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