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4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rE)突变株,并研究sprE基因的功能。方法 用自杀质粒pTX4577构建粪肠球菌基因重组自杀质粒pCQ001,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筛选获得sprE基因的突变株,体外研究不同温度和氧化条件对突变株生长能力的影响,通过小鼠腹膜炎和兔心内膜炎模型来研究突变株的毒力下降情况。结果 经同源重组,利用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脉冲场电泳和Southern印迹进行鉴定获得sprE基因突变株,命名为*sprE,突变株在40℃的生长能力及在氧化条件下的存活率均明显低于野生株。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存活率明显高于野生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起的兔心内膜炎也较野生株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rE基因突变株*sprEgg建成功,sprE基因在粪肠球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粪肠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2.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西部医学》2014,26(10):1408-1411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在感染和脓毒血症时降钙素原的产生不依赖降钙素水平,而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传统生物学标记、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来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决策.降钙素原作为一个最近应用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可早期诊断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降钙素原已成为感染和脓毒血症管理中最有用的生物学标记物.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CT的产生、代谢在感染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转导通路负性调控因子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髓样分化蛋白88短臂(myeloid-differentiation-88-short,MyD88s)、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R-associated-kinase-M,IRAK-M)、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ngle-im-munoglobulin-interleukin-1R-related-molecule,SIGIRR)、锌指蛋白A20及TLR4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yD88s、IRAK-M、A20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TNF-α、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0.05);而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LR4 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TLR4 mRNA与同组TNF-α、总胆红素水平正相关(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TLRs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参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发生,且负性调节因子持续升高可能导致重型肝炎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 ,了解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 1998~ 2 0 0 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18种抗菌药物对 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MBL 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 结果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88.9% ) ,88.2 %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且 5 0 .0 %的患者曾接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 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7.2 %、94 .4 %、91.7%、83.3% ,甲氧苄氨嘧啶 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 6 3 9%和 5 8.3%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 80 %以上 ;36株菌中 16株产MBL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完全耐药 ,对氨曲南的敏感性高于非产MBL株。 结论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与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有关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超级白细胞介素-6重组慢病毒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利用慢病毒表达质粒及其包装系统构建超级白细胞介素-6重组慢病毒(FIV-Hyper-IL-6)、IL-6重组慢病毒(FIV-IL-6)和空慢病毒载体(FIV),用嘌呤霉素筛选的方法测定其病毒滴度.将人肝细胞L-02分为4组:FIV-Hyper-IL-6组、FIV-IL-6组、FIV组及未感染组,各组分别感染其相应的重组慢病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对L-02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用RT-PCR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感染L-02细胞后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一结合珠蛋白mRNA表达量的变化.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构建出的各重组慢病毒能成功感染靶细胞,嘌呤霉素筛选法测得的各重组慢病毒的病毒滴度均为107pfu/ml.病毒颗粒感染L-02细胞后48h,细胞的促增殖作用(A值)FIV-Hyper-IL-6组为0.6267±0.0256,FIV-IL-6组、FIV组及未感染组分别为0.5563±0.0112、0.5040±0.0078、0.4790±0.0201,F=41.09,P值均<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有所增加,并于感染后72h达到最高,为0.8000±0.0166.FIV-Hyper-IL-6组细胞结合珠蛋白mRNA吸光度值为0.7030±0.0106,FIV-IL-6组、FIV组及未感染组分别为0.3355±0.0093、0.1143±0.0153、0.1145±0.0076,q=57.5007,P值均<0.01.结论 构建的Hyper-IL-6重组慢病毒能够显著刺激L-02细胞表达结合珠蛋白,对L-02细胞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血清铁与转铁蛋白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采用1s快速肝穿法对56例NAFLD患者肝组织行HE染色及铁染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和转铁蛋白水平。同时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铁和转铁蛋白分别为(20.36±10.8)μmol/L和(48.31±9.5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1.34±5.26)μmol/L和(42.64±10.23)μmol/L。血清铁在NAFLD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铁蛋白在NAFLD中明显升高,但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患者存在铁超载,血清铁可作为判断肝铁超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7.
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我院2008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实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31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2.2%,革兰阴性菌占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56.8%和81.3%.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株或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1.1%和27.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4.8%和32.6%,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6.5%和35.6%.结论 ICU比非ICU耐药性严重,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明显上升,监测到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2006-2008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08年判断标准分析临床分离株,分析采用WHONET5.4及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 分别从ICU和非ICU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和145株.ICU内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85.2%),非ICU标本来主要自于痰液(38.6%)、分泌物(29.0%)及脓液标本(17.9%).ICU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高于非ICU.ICU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73.1%).ICU和非ICU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均较为敏感(敏感率>50%).近3年来,ICU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无显著变化(P>0.05).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均高于非IC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 通过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变迁,有利于采取措施控制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9.
50.
无针输液系统是一种新型现代化输液技术.该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了静脉输液的无针化,能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有效降低针刺伤引发的血源性感染,同时职业暴露问题亦得到改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了医疗安全双保障,因此无针输液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外,该系统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就无针输液系统的研究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