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01.
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内皮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1、3、7、10和14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CD1a、CD31和CD34的表达.分3组培养DC细胞,分别在第3和7天加入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癌旁组织匀浆仁清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的CD1a、CD31及CD34双阳性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的含量[(0.837±0.345)μg/L]高于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o.236±0.216)μg/L](t=4.668,P<0.001).不同培养时间收集的DC表面分子CD1a、CD31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 832.478、20.410和49.137,P均<0.001).第3和7天,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组CD1a+ CD31+、CD1a+CD34+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42.21、544.70、107.09和189.72,P均<0.001);且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组第3天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均高于第7天(t分别为13.110、25.480、9.115和21.550,P均<0.001).癌[(6.3 ± 1.1)个/HPF]、癌旁[(6.0 ± 0.6)个/HPF]组织匀浆上清组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8 ± 0.1)个/HPF](F=176.57,P<0.001,但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可促使未成熟DC发生内皮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最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 000和220 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相似文献   
103.
曲古菌素A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上调食管癌EC1细胞CA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食管癌细胞EC1膜表面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h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MAPK/ERK信号通路在TSA上调CAR表达中的作用。方法:0.3、0.5、1.0 μmol/L的TSA处理EC1细胞48 h,采用免疫荧光、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AR的表达。以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1、6、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K、CAR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CAR表达和p-ERK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0.3、0.5、1.0 μmol/L TSA处理EC1细胞后,CAR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6、12、24、48 h后,CA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p-ER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两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886,P<0.01)。结论:TSA能够上调人食管癌EC1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ER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DNA聚合酶B(DNA Polymerase β,DNA pol β)在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特性的变化.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野生型(wild type,wt)和食管癌缺失突变型(delete mutional type,dmt)的pol β重组荧光载体pEGFP-C3-pol β转染NIH3T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pol β的细胞系,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定位,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2种类型pol β的NIH3T3细胞株中,均有外源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野生型的以细胞胞核为主,缺失突变型的pol β表达以细胞胞浆为主,从第3 d开始,缺失突变型的细胞生长速度较野生型和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转染缺失突变型NIH3T3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为68.29%,明显高于野生型的57.18%、对照组的58.12%和未转染NIH3T3细胞的57.35%(P<0.05).结论 外源野生型pol β基因表达后对NIH3T3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影响,而缺失突变型则使其增殖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在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KA特异性阻断剂H89作用于食管癌EC970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EC9706细胞形态学改变;WST-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89作用于食管癌EC9706细胞24 h后,部分细胞出现细胞形态缩小,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吸光度值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阻断PKA通路,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P〈0.05)。结论利用H89阻断PKA信号通路,可以改变食管癌EC9706细胞生物学特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6.
背景:研究发现不同组织和细胞表达的4.1蛋白种类和剪切形式差别很大,不同4.1蛋白的不同结构域和细胞定位与其功能有必然的联系.目的:观察4.1蛋白家族中4.1R,4.1N,4.1G和4.1B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细胞定位.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4.1蛋白家族在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在细胞中的定位.从细胞水平分析4.1蛋白家族中4.1R,4.1N,4.1G和4.1B的细胞内表达和定位的差异.结果与结论:4.1蛋白家族mRNA和蛋白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均有所表达.4.1R主要表达在神经细胞胞膜和胞浆中,特别是突起延伸或轴突延伸部位高表达.4.1G主要表达在神经细胞的胞浆中,尤其是突起部位.4.1N主要表达在突起胞浆和胞膜.4.1B主要表达在胞体部位的胞浆和胞膜中.结果提示,4.1R,4.1G,4.1N和4.1B蛋白在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在细胞内定位不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辣椒素联合DDP对宫颈癌HeLa229细胞增殖、耐药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HeLa229细胞分为对照组、辣椒素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MTT法检测72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辣椒紊联合应用不同浓度DD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Boyden 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辣椒素及联合DDP后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MTT实验表明,辣椒素与DDP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HeLa229细胞的增殖.与单独使用辣椒素或DDP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对照组和辣椒素组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着DDP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同一浓度,辣椒素与DDP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HeLa229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体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辣椒素或DDP组相比,辣椒素与DDP联合应用使穿越Matrigel胶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辣椒素与DDP联合应用,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体外侵袭力,增强宫颈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辣椒素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中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有无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突变。方法:采用RT-PCR法、PCR-SSCP分析法对12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34例宫颈鳞癌组织进行poll3突变检测。结果: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存在polβ突变,宫颈癌组织中的突变率(13/34)高于CIN(2/18),后者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测序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中polβ 660位发生A→G突变。结论:宫颈癌组织中的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食管癌细胞DNA聚合酶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DNA聚合酶β(polβ)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化,应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分化和polβ基因的表达。结果:ATRA作用5d后可以诱导Eca109细胞分化。Wt—polβ和mt—polβ(截短的)基因的表达随着Eca109细胞的分化而降低。结论:ATRA可下调Eca109细胞wt-polβ和mt—polβ的表达,促使其分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构建含TCRγV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存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方法:从人淋巴瘤Jurkat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法扩增含BamH Ⅰ与Hind Ⅲ酶切位点的TCRγV1基因序列,将TCRγV1基因PCR产物插入pcDNA3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后测序分析。大量提取质粒,股四头肌注射法免疫小鼠,RT—PCR法检测小鼠肌肉巾TCRγV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pcDNA3/TCRγV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