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患者女,49岁,因外阴丘疹、红肿2个月入院。病程中偶有气短、咳嗽、咳白痰,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对磺胺类药物过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2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普奈洛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1.5和3.0 mg.kg-1?d-1普奈洛尔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动态观察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Achauer 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比较,普奈洛尔低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65%(其中Ⅰ级 6例,Ⅱ级 9例,Ⅲ级 11例,Ⅳ级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Ⅰ级 2例,Ⅱ级4例,Ⅲ级 10例,Ⅳ级1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血管瘤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奈洛尔3.0 mg?kg-1?d-1口服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增加,但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建议临床治疗婴儿血管瘤时,可提高普奈洛尔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疾病学由传染病学演变而来,部分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种类多,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可单个或多个被感染侵犯并产生免疫反应以及病情复杂等特点;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要解决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问题,应用生物医学模式将思路局限于某一系统、器官、组织显然不利于感染性疾病的科学诊治;必须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指导下,应用整体整合医学(HIM)的方法开展临床诊疗。本文以中国感染性疾病科需要重点关注的4组疾病即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和肝硬化性心肌病(CCM)诊治为例,阐述HIM在感染性疾病科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SHIMADZU VP-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检测波长:3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012~0.6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557X+60945,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1.5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以用来控制本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SHIMADZU VP-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检测波长:3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012~0.6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557X+60945,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1.5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以用来控制本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评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结核病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四川省富顺县结核病患者100人和92人,并在未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地区调查100人作为空白对照。主要包括结核相关核心知识、关键行为等方面内容。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空白对照人群相比,核心知识掌握得更好,核心行为形成得更多,相关态度的正向改变更大,且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结核病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患者遵从医嘱的依从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患者呼吸状态的改变对实时位置监测系统(RPM)引导下自由呼吸立体定向门控放疗影响。方法 通过自行研制运动模体模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基线偏移,呼吸频率改变,呼气末延时、吸气末延时,以及不规则呼吸情况,并分析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单弧旋转调强3组计划各状态变化与模体中心小球位置(L)及电离室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自研模体的摆位重复性和测量稳定性良好。L与基线偏移呈现正相关(r=0.99,P<0.01)。基线偏移小于摆位误差时,剂量变化在4%以内,相对较小,超出后受照剂量快速下降并呈现负相关(r= -0.95,P<0.01),偏移超出与不超出摆位误差时所测得的受照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6,P<0.01)。3组计划受基线偏移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改变对 L 和剂量影响较小。吸气末延迟和呼气末延迟都导致3组计划剂量下降,最大达-1.74%,同时吸气末延迟相对呼气末延迟影响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2.67,P<0.01),但延迟时间长短对剂量的影响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3组计划受波形改变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呼吸对剂量影响较大,3组计划重复测量6次受照剂量分别为三维适形(709.68±180.00)cGy;固定野动态调强(751.40±127.16)cGy;单弧旋转调强(750.00±185.60)cGy,均小于处方剂量,一致性欠佳。结论 患者呼吸状态改变会导致剂量下降,基线偏移超出摆位误差阈值或者波形变异较大出现不规则呼吸时更甚,且与放疗技术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全身皮肤脓疱丘疹、溃疡、结节伴发热1个月于2013年9月16日于我科就诊。该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1周后右上肢皮肤发生粟粒至黄豆大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丘疹快速发展为脓疱丘疹,皮损逐渐增多,部分融合,中心破溃、流脓,迅速累及躯干、四肢,无痛痒。自行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颗粒联合羧甲司坦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气虚或兼痰阻/血瘀证患者108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羧甲司坦并按需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痰颗粒冲服,疗程24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COPD急性加重次数与程度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性加重总次数(0.33±0.55)低于对照组(0.62±0.71),平均重度急性加重次数(0.12±0.33)低于对照组(0.28±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分、喘息/呼吸困难评分、气短乏力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安全性好。结论益气化痰颗粒联合羧甲司坦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及程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