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3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当归四逆汤抗凝血作用机制以及对小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当归四逆汤灌胃给药1周后,观察当归四逆汤对小鼠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并采用1H-NMR技术分析小鼠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筛选与抗凝血作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连续当归四逆汤灌胃给药1周后,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酶时间(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空白组和复方组能明显区分,与空白组比较,复方组内源性代谢产物肉碱、苯丙氨酸和异丁酸显著上调(P<0.01),赖氨酸、组氨酸和胆固醇显著下调(P<0.05)。肉碱、苯丙氨酸、组氨酸和胆固醇为当归四逆汤抗凝过程中潜在代谢标志物,当归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组织因子、纤维蛋白酶的表达来发挥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92.
扶正食疗方对化疗致骨髓抑制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扶正食疗方不同干预方法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模型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食疗方预防组(低预防组)、高剂量食疗方预防组(高预防组)、低剂量食疗方治疗组(低治疗组)、高剂量食疗方治疗组(高治疗组)、高剂量当归补血汤拆方组(高拆1组)和高剂量猪蹄汤拆方组(高拆2组)8组.均以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骨髓抑制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造模后均灌胃生理盐水;低预防组、高预防组均于造模前1周即开始灌胃低、高剂量归芪补血猪蹄汤;低治疗组、高治疗组均于造模后灌胃低、高剂量归芪补血猪蹄汤;高拆1组、高拆2组造模后分别灌高剂量当归补血汤和高剂量猪蹄汤.8组均灌胃至造模后14d结束.结果 造模后5d、15d,模型组、低预防组、高预防组、低治疗组、高治疗组、高拆1组和高拆2组与空白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5d除低预防组外,对照组、高预防组与高、低治疗组白细胞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归芪补血猪蹄汤预防和治疗性干预可提高骨髓抑制模型大鼠外周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缺氧Mller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bevacizumab在治疗视网膜水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电子显微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进行Müller细胞的鉴定.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CoCl2和VEGF作用不同时间后Müller细胞AQP4和VEGF mRNA的表达.观察200 μg/ml bevacizumab预处理对CoCl2诱导的缺氧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AQP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培养的细胞95%表达波形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特征性的8~10 nm的微丝.证实培养的细胞为Müller细胞.RT-PCR结果显示,CoCl2上调Mller细胞AQP4和VEGF mRNA表达水平,AQP4和VEGF mRNA表达随CoCl2作用时间延长和CoCl2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均呈成正相关(r=0.952、0.954,P<0.05).VEGF可上调Müller细胞上AQP4 mRNA的表达(F=12.43,P<0.05).bevacizumab可抑制CoCl2诱导的Müller细胞AQP4 mRNA表达的上调(F=2 370.37,P<0.05).结论 bevacizumab可以下调CoCl2诱导的Müller细胞AQP4的表达.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对AQP4的诱导作用所发挥的,推测这是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吉林市郊区中小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评价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对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法,抽取吉林地区永吉县28所中小学校部分师生2 545名,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师、中学生、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8.3%,45.6%和42.5%,干预后分别为91.3%,89.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后,小学生得分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观看宣传片、主题班会、发放提纲自学;初中生得分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发放提纲自学;高中生得分依次是观看宣传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发放提纲自学;教师得分依次是发放提纲自学、观看宣传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市郊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分析紫苏不同居群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选取不同居群的紫苏10份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紫苏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观察对比不同居群不同部位的紫苏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并将对比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江苏姜堰白苏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0.05),湖南常德紫苏果穗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0.05),江苏姜堰白苏梗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0.05),浙江临安紫苏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紫苏叶子中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为(35.61±0.54)mg/g;紫苏果穗中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为(12.19±0.32)mg/g;紫苏梗中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为(6.03±0.19)mg/g;紫苏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为(2.91±0.11) mg/g。紫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0.05),紫苏梗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苏不同居群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紫苏的产地、用药部位均会对紫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造成影响,这对于药材资源的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山东省莒南县和蒙阴县野外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和资料整理。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实施方案》及其工作规范,借助遥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展野外植物资源实地调查,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拍摄相关照片并进行鉴定。结果在山东省莒南县和蒙阴县发现2个新分布属,分别为马儿属Herba Melothriae Indicae L.和银胶菊属Parthenium,发现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 et Grev.) Maxim.、长蒴母草Lindernia anagallis(Burm. F.) Pennell.、马儿Herba Melothriae Indicae、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5个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结论山东省莒南县和蒙阴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新记录种的发现对于充实山东省植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肿瘤的免疫监视中起到一定作用。rhTRAIL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TRAIL抵抗,因此,我们研究化疗药物与TRAIL联合作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黄芩苷快速灵敏的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方法:以制备出的黄芩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选择单抗最佳工作浓度,建立黄芩苷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检测精制清开灵注射液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2.67~1029.00 ng.mL-1,组内和组间差异均不超过3.31%,平均回收率为100.9%,检测工作时间可控制在4 h内。采用该方法检测精制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所得结果与HPLC一致。结论:建立了黄芩苷的ELISA方法,可为含黄芩苷的中药材及复方的质量控制分析提供更加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
刘迪  董超  李彤  刘朋飞  石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3003-3004
脂肪肝及肝纤维化发病率极高,几乎发生于所有慢性肝损伤患者,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导致死亡,肝病治疗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老年肝纤维化患者会呈现出疲惫、食欲、神智、肤色、饮酒量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肝纤维化作为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同时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2〕,肝炎病毒、过量摄入酒精、胆汁淤积、药物与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均可引起肝纤维化的形成〔3〕。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肝星状细胞(HSC)为靶标的治疗措施逐渐成为抗肝纤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作用于脑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ch B 50、100、200 mg•L-1组,MTT法检测不同剂量Sch B作用SHG-44细胞后其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ch B作用后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24 h,细胞增殖活性轻度增加(P<0.05);Sch B (50、100 和200 mg•L-1)作用48或72 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后,Sch B 50、100和200 mg•L-1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ch B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提示Sch B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