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1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8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胚胎、新生以及成年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条件,并比较其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2/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孕14d小鼠、出生24h内的新生小鼠和4月龄的成年小鼠各1只用于实验。①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别将孕14d小鼠、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处死后取出纹状体组织,轻轻吹打制成单个细胞悬液,接种于无血清的D/F12培养基中,每六七天机械分离克隆传代1次。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神经干细胞单克隆,继续培养得到大量来自单个细胞的亚克隆。对神经球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③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比较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①成功地从胚胎鼠、新生鼠以及成年小鼠的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②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均为7%~11%,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均为76%~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③与成年小鼠比较,胚胎鼠和新生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旺盛(P<0.01),而胚胎鼠和新生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但仍保持着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子细胞的能力。胚胎和新生鼠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为寻找理想的移植细胞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并分析新发难治性癫持续状态(NORS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至2013年收治的10例NORS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结果 9例患者发热后出现难治性癫持续状态(RSE)。急性期癫发作以部分发作为首发表现8例,继发全面性发作6例。急性期头颅MRI未见异常4例,颅内囊肿2例,余4例提示颅内信号异常。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抗癫药物治疗(3~9种),其中使用大剂量苯巴比妥4例、咪达唑仑7例、激素5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例、生酮饮食治疗3例。随访期内仅1例应用3种抗癫药物14个月后无明确临床发作,7例仍有临床发作;1例处于植物状态,1例死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1例,4分6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NORSE是一组病因不明易发展为RSE的疾病,多种治疗常无效,预后多不良并遗留认知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分布广泛,发挥着主要的抑制功能,GABA发挥其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与GABA相关受体的紧密结合,GABA究竟如何与其受体结合?如何发挥其生理功能?有何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我们课题所关注的焦点所在。目前的研究显示,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三种类型,其中,GABAB受体为代谢型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发挥缓慢的、介导持续时间较长的抑制性生物学功能和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体内多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发挥其主要抑制性功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GABAB受体的研究现状,包括GABA B受体的结构、作用机制、表达、分布、生理作用以及与应激性防御反应的关系等,有助于更深入了解GABA B受体的具体功能,加深我们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栓素A2受体(TP)在正常大鼠脑内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TP免疫荧光染色,TP/神经核蛋白(Neu N),T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TP/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TP在脑内分布表达情况。结果 TP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扣带回皮质、皮层Ⅲ~V层、下丘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TP与神经元胞核特异性标记物Neu N共存,但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存;同时,所有TP阳性神经元表达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标记物GAD67。结论 TP表达于大鼠扣带回皮质、皮层Ⅲ~V层、下丘脑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主要分布于GABA能神经元,提示TP可能参与了大鼠大脑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调节和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致病菌在耐药性和基因型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从500例疑似TBM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经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培养仪分离培养出25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这25株Mtb分别进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基因分型、1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10个耐药基因测序.结果 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 TBM)有3株(3/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inhA、embB、gyrB、eis 基因未发生突变,katG、rpoB、gyrA、rrs-KAN、rpsL、gidB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高,尤其是MDR-TBM.耐药TBM临床分离株与相关耐药基因突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次声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细胞学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置于次声压力舱,连续暴露于16 Hz、130 dB次声7 d(2h/d)后,给与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50 mg/kg,药物组,n=16)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n=16),同时设立不经次声作用的正常对照组(n=16);分别于1、3、7和14 d处死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Iba1、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小胶质细胞在SGZ区分布较为密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次声暴露后3 d时OX42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SGZ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减少最为明显(P0.01);米诺环素可显著改善次声暴露后BrdU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P0.01)。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次声抑制成年大鼠海马SG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9.
SPIRIT(Standard Protocol Items: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Trials)声明于2013年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该声明以清单条目的形式,并配套同年发表的《SPIRIT 2013解读和说明》,旨在促进高质量临床试验方案的形成。本文对SPIRIT的各项条目进行解读,并提出重点注意事项,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形成及整个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1962年,由原南京医学院侯熙德教授首先引进的新型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方法。在粟氏FMMU-5微型(1981年)和孔氏FCS两用型(1993年)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相继研制成功的国产化沉淀器的支持下,经过数十年临床验证,认为该项检查设备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各级医疗单位在和平或战争条件下均可开展;除有利于患者及时就近就医外,在提高医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临床误诊和漏诊、降低医疗费用及缓和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