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背景: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联合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将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两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中长期存活并均匀分布,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观察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方法:改良化学法制备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oecliest33342荧光标记后分为3组进行实验,细胞+支架组、细胞+支架大鼠体内组和单纯细胞组。分别应用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组织形态,以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充分附着,生长增殖活跃,细胞在支架内分布均匀。细胞+支架体内组与细胞+支架组相比在移植后1—7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移植14d细胞+支架体内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大于细胞+支架组(P〈0.05)。提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好的相容性,体内环境更有利于细胞增殖和两者融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为探索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UALCAN、GEPIA和ONCOMINE在线软件分析ANXA2在胶质瘤与癌旁组织的表达;使用UALCAN软件分析与ANXA2差异表达有相关性的基因;使用DAVID 6.8软件对ANXA2相关基因开展KEGG分析;使用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ANXA2相关基因的生存期;使用STRING软件进行ANXA2基因蛋白互作(PPI)分析。结果 ANXA2在胶质瘤中表达上调。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ANXA2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后生存期缩短。KEGG分析结合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中高表达的15个基因的无病生存期缩短,12个基因的总生存期缩短。PPI结合这些基因的预后分析结果显示,TNFRSF1A、TGFB1、ITGB5是参与ANXA2调控表型的关键基因。结论 ANXA2是胶质瘤中潜在的癌基因,并通过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调控TNFRSF1A、TGFB1、ITGB5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3.
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及多发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及各种内镜技术的逐步完善,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鼻泪管阻塞术后仍出现部分患者发生再堵,因此近年来对于鼻泪管阻塞术后复发机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就鼻泪管阻塞各种手术治疗及复发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中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1日。并通过手检和机检Google Scholar、MedicalMartix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参考文献及灰色文献,联系本领域专家、相关文献通讯作者等以获取以上检索未发现的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个RCT,共1 4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面,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优于单纯放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1,95%CI(2.44,5.07),P<0.000 01]。②在提高食管癌患者1和2年生存率方面,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优于单纯放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OR=2.90,95%CI(1.91,4.39),P<0.000 01;2年生存率:OR=1.95,95%CI(1.21,3.15),P=0.006];在提高3年生存率方面,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OR=2.28,95%CI(1.16,4.49),P=0.02]。③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不增加骨髓抑制、黏膜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能提高1、2、3年生存率,但在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方面,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有限,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5.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疾病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心肌损伤的标志蛋白。 目的:归纳总结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结构及功能、代谢动力学、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3-01/2010-12 PubMed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与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结构及功能有关的文献,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上应用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creatine kinaseisoenzym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中文检索词为“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纳入标准保留62篇进行论述。 结果与结论: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较特异的存在于心肌细胞质内;正常人的血浆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心肌受损后能快速释放。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鉴别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以较早快速评价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心肌损伤的潜在有用指标;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升高水平可较早的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从而判断术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和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HsCRP和 C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5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和免疫比浊试验分别检测血清MBL、MASP-2、HsCRP和C3的水平。结果RA组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MBL水平均显 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05±2.14 ng/mL vs 26.97±11.78 ng/mL;14.79±3.93 ng/mL vs 26.97±11.78 ng/mL,P<0.05);RA组活动期和 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MASP-2 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5.90±9.21 ng/mL vs 251.78±34.50 ng/mL;107.8±14.90 ng/mL vs 251.78±34.50 ng/mL)(P<0.05);RA组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53±34.81 mg/L vs 1.42±1.70 mg/L;2.97±2.51 mg/L vs 1.42±1.70 mg/L,P<0.05),C3水平3组无差异;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RA患者组MBL 与MASP-2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50,P=0.001)、与HsCRP含量呈低度负性相关(r=-0.323,P=0.022);与C3含量无相关(r= 0.022,P=0.882)。RA组MASP-2与HsCRP含量呈低度负性相关(r=-0.453,P=0.001);与C3含量无相关(r=0.049,P=0.738)。经 ROC曲线分析,HsCRP曲线下面积最大(0.844,P=0.001),MASP-2和MBL曲线下面积较小(0.025,P=0.001;0.266,P=0.001), HsCRP(84%)对RA诊断的敏感性高于MBL(10%)、MASP-2(40%)。结论MBL与MASP-2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关系,RA 患者关节的炎症损伤程度越重,则血清MBL与MASP-2水平越低,提示MBL与MASP-2参与RA病理损伤过程,但二者的敏感 性均较低,不能做为RA诊断及疾病活动程度评价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ET/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om、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7月11日,获取PET/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对其敏感度(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结果 检索获得1 006条记录,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合并、SPE合并、+LR合并、-LR合并、DOR、AUROC,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分别为0.73(95%CI:0.70~0.76)、0.96(95%CI:0.95~0.96),7.86(95%CI:5.30~11.65)、0.35(95%CI:0.28~0.45)、31.63(95%CI:17.17~58.25)、0.92(95%CI:0.89~0.94)、20%和73%。结论 PET/CT对比手术后病理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中度的敏感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可作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正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近5年已发布的中国神经血管手术防治卒中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和推荐意见。方法以卒中与指南相关的主题词与自由词计算机检索国内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医脉通等)及国外平台(PubMed、NGC、GIN等),时限为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评价指南质量,比较不同指南的证据与推荐意见。结果初步检索9 490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16篇指南在AGREEⅡ6个领域,即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严谨性、表达清晰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6.3%、27.4%、23.0%、53.9%、18.8%和0%。不同指南均提示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球囊扩张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而对于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则推荐行椎动脉支架治疗,但并不对颅内动脉狭窄推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需关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和术后监测的适用。对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特别是椎动脉支架术后,指南推荐使用药物涂层支架,但术中抗凝肝素剂量尚有争论。颅内动脉瘤指南更倾向推荐行介入治疗,不同区域的脑出血推荐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案。结论该领域指南能体现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紧跟国际理念。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指南需要更新且推荐意见应多参考我国人群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