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8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耳鼻咽喉   7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761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22篇
综合类   3195篇
预防医学   19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41篇
  2篇
中国医学   3876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胸痛、呼吸道症状(夜间咳嗽、肺炎)和体质量减轻[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等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通过食管测压、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得以明确.一经确诊,应当尽早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以促进食管内容物的排空,现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五味子醋制前后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UPLC-Q/TOF-MS解析生、醋五味子饮片中主要的木脂素类成分,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炮制前后潜在的差异化学成分,即化学标记物。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预测生、醋五味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了五味子醋制前后差异性成分40个,其中8个为生、醋五味子之间显著性差异成分(即化学标记物)。鉴定并确认了其中的5个化学成分,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五味子甲素及其同分异构体、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丁。而其余3个化学标记物通过解析一级、二级质谱信息,推测它们很可能也属于木脂素类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并确认的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与五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最终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被确定为最具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五味子醋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经研究分析确定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可作为五味子醋制前后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并推测木脂素类成分可能为五味子醋制保肝的重要效应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当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流派梳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浙江针灸名家众多,从一代宗师楼百层到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的新生代针灸名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诊治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定的针法特色.经研究,梳理出手法派、疗法派、用穴派和针药结合派等相对固定的针法灸法流派.  相似文献   
105.
简版:正文: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发生单耳或双耳听力骤然下降,伴有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芒针深刺秩边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针组(正常组9只,其余两组各36只),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模型组不做特殊处理,芒针组采用芒针深刺秩边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 d、3 d、5 d、7 d取受损段脊髓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术后5 d和7 d,芒针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损的脊髓组织松散,灰质中有许多空洞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芒针治疗后,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NF-kB、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在3 d、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部位的空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大量聚集引起级联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芒针的抗炎机制可能包括抑制HMGB1的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促炎因子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7.
抑郁倾向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精神和经济均有影响。严重的抑郁倾向会促使患者产生极端行为甚至走向自杀。作者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抑郁倾向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从患者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和国家多方面考虑,提出缓解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抑郁倾向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而单用ICI的局限性促使临床医生开始探索放疗联合ICI的可行性。近期有关联合治疗的各项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其改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体系的巨大前景。本文从联合治疗的机制出发,综述有关联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不同放疗方式联合ICI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09.
110.
王蓉  郭友花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19,51(12):327-329
简版:徐福教授认为,呃逆之病有虚有实,但总为胃气上逆动膈之证;而龙虎升降法补泻兼施,可疏经通络、降逆止呃,又寓补于泻,补脾胃之虚损,调阴阳气血之盛衰。笔者从呃逆的病因病机及龙虎升降法的作用着手,辨经与辨证结合,阐述了运用龙虎升降法治疗呃逆的取穴方法、手法应用及治疗验案,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